「時代新人」聶二牛:頭雁逸羽 杏坪之幸

「时代新人」聂二牛:头雁逸羽 杏坪之幸

關注我們,一起做時代新人

「时代新人」聂二牛:头雁逸羽 杏坪之幸
「时代新人」聂二牛:头雁逸羽 杏坪之幸「时代新人」聂二牛:头雁逸羽 杏坪之幸

記者 馬英虎

人物名片

聶二牛,47歲。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杏坪村黨支部書記。2000年,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杏坪村委會換屆時,聶二牛當選為杏坪村村委會副主任,連續六屆當選為杏坪村主要負責人,多次被評為鎮、區優秀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聶二牛是革命老區的後人,也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領頭雁”。他守著紅色革命老區,發揚清太徐革命精神,用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踐行著鄉村振興戰略。

“這個人,有勁!”見到聶二牛,他正在樹下掄竿子,只見連續幾次甩竿,棗樹渾身在晃動,撲簌簌的紅棗像在跳傘表演,伴隨綠葉叮咚叮咚落地,霎時就落在茵茵的地上。紅紅的秋棗,和他憋紅的臉相映,自成一道人與自然的和諧。他穿著樸實,在地裡和普通農民一樣,泥土掛身,上衣偶見被樹枝扯裂的縫;臉上的紅潤稍稍褪下,但不乏汗水的滋養;眼睛忽閃忽閃的,可見農民特有的聰慧;最能給人們留下記憶的,不外乎那甩竿子時的力量,似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渾大而精準。我想起了來村前,先期看過的一部分他的資料。這位“奔五”的村支書,十幾年把身心都撲在了帶領村民致富的路上。他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經營思路的前瞻,他紅色旅遊項目串起農家樂的互動,他革命老區特有的堅韌和奮進人格魅力,他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務實和凌厲,最可敬的是他作為村支書,時刻牢記著黨中央對鄉村振興的期冀,牢記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地在為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杏坪村而不懈實踐著……

■“我來”

沒當村官時,聶二牛就在村裡以“活套”而受村民誇獎。2000年,太原市晉源區姚村鎮杏坪村委會換屆時,聶二牛自然被村民高票選為杏坪村村委會副主任,並分管杜裡坪自然村(自然村是由村民經過長時間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一般由行政村管理)。那一年,天氣大旱,杜裡坪村很多泉眼乾枯斷流,村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村民選我,我就不能負村民。選上咱,咱就不能幹差了。”在一次村兩委碰頭會上,聶二牛顯現出他的魄力與果敢:“這事,我來!”

杜裡坪村海拔較高,多少年來村裡泉眼湧出的水,全都彙集到了溝底的水溝溝裡。“在溝底建個蓄水池,再用泵把水輸送回村裡。”說幹就幹,聶二牛跑鎮跑縣,把他的活套用在了和有關部門溝通上。沒幾天,就成功解決了修建蓄水池需要的材料。“當時沒有一條通往溝底的正經路,材料運輸成了問題。”聶二牛說。他就挨家挨戶動員村民,自己和家人一起帶頭,搬運各種材料。村民們在他一家的帶動下,紛紛手拿肩扛,將水泥、沙子等運到了溝底。第10天的上午9時,合閘上水,清澈的泉水從水管噴湧而出,流到了戶戶村民水缸裡。

鄉村旅遊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內容之一。回顧歷史,抗日戰爭開始後,在杏坪村成立了中共清太徐縣政府,是抗日戰爭時期為打擊清源、太原、徐溝三地日偽軍,而成立的太原市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是當時晉綏邊區的前哨,也是太行解放區通向延安的紅色交通線,留下了光榮的革命歷史和遺蹟。在村裡產業規劃有序展開的基礎上,發展紅色旅遊成為首選。“要把革命遺址保護傳承下去,就是要將我們村建設為紅色教育基地。”聶二牛從上任到現在,從開始的層層申報,到舊址的修繕改造和保護,一直以“這事,我來”的精神,和村委兩班子成員一起,跑鎮跑縣跑市裡,級級溝通申請,於2005年,利用配套資金對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的紀念館進行了保護性修繕,2007年,被太原市委市政府確立為“太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區委區政府又對抗日民主縣政府舊址進行大規模修繕,並將其確立為“晉源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旅遊熱門地,年接待遊客數萬人。

■“我講”

二牛也“牛”在他的口才上。村裡剛開始紅色旅遊項目時,因沒有專業人才和相關資料缺乏,遊客來了也就只能走馬觀花。“知名度打不響,回頭客少啊”,想起那會兒,二牛下意識地搓著手,“那隻好趕鴨子上架了,我講。”他攤開雙手,手心泛著紅色,彷彿當初那沸騰著的熱情,於是,找人幫忙收集資料,向旅遊講解員討教,當然,也不會忘了把自家的杏果、雜糧等“活套”地回報相關人員,確保了“學藝”到精。“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抗日。中共清太徐縣政府成立了!”二牛沒有用麥克風,那洪亮而磁性的聲音,明顯底氣十足,又不乏共鳴的平和。講到地道,他會讓你好像回到峰火歲月,從鍋臺和田地鑽入,拿起土槍,在射擊口射殺鬼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講到支前,你就會覺得自己推著獨輪車前行在泥濘中;講到殲滅鬼子,你也會在仔細觀察彈洞的同時,心中湧起勝利的歡悅……

前些年鄉村盛行自然風光旅遊,特別是秋天,來村裡休閒的遊客紛至沓來。就是些山呀溝呀和農作物,能講出點什麼?二牛就找旅遊專家來村一玩,“活套”地讓他們對配套旅遊指點,同時,根據村裡實際情況,對重點景點進行策劃。說全貌,歌聲來概括:“一道道山樑,一棵棵樹;一座座房屋,一間間窯洞……梁是那麼平緩,樹是那麼蔥鬱……”他這自編自唱的調兒充滿鄉土氣息,高音處竟然有回聲傳過來;說果木,嘴唇開合語滔滔:“杏兒黃,味酸甜,潤肺定喘,生津止渴,止渴養胃一大寶;棗兒紅,秋冬進補之佳品,益氣生津,日食三個棗,百歲不顯老,補血又提氣,男女養腎皮膚好……重要的是咱村的水果和糧食都是原生態,純地道的有機食品。”二牛興奮地介紹著,不忘把紅棗給我一把:“你嚐嚐,是不是?”作為村支書,農村基層黨建是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相關理論學習,鄉村振興戰略等黨建學習;杏坪村發展規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文明建設、清產核資等事關村民利益的政策實施,在支委班子、黨員會議和村民大會上,聶二牛義都義不容辭:“我講!”

■“我辦”

這可是村裡地頭啊,不是猜拳行令的酒館。今年3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在清徐縣就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調研。羅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農村產業佈局,加大支持幫扶力度,落實好農村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政策,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耕體驗等農業新業態,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

二牛根據市、縣、鎮的總體規劃,結合本村實際,制定了以紅色旅遊產業為中樞,鄉村自然風光旅遊、農家樂為配套,特色糧食和水果為延伸,廣泛利用互聯網、微信等平臺進行推銷,為村民增收。今年47歲的聶二牛,還兼任著清太徐抗日紀念館館長。村裡端上了紅色旅遊的“飯碗”,他功不可沒。從宣傳到修繕改造,從拉旅遊資源到和農家樂互動、鄉村一體化風光旅遊,都離不開他實幹的精神。

杏坪村是產杏大村,紅棗和核桃也不少。可因知名度不高,一直存在銷售難的問題。村民屢次反映,二牛特爽快:“我辦!”最早,他專門跑了十幾個水果大戶,費勁口舌“臨陣磨槍”,解決了當年的銷售問題。可還是存在價格上不來的問題。後來,他就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創建了網上為村民銷售土特產的杏和緣專業合作社,把綠色新鮮、富含維礦物元素的山區農特產品宣傳推廣出去,解決群眾土特產銷路不暢的問題;邀請各單位到老鄉們的林子裡進行採摘;引深山區農產品加工,把山裡的特色食品分類進行特色包裝,讓老區的農特產品走出大山。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就比前年增加60%。

“把村民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村民才能同心合力。我們村以紅色旅遊+生態農業觀光+農家樂+互聯網銷售的發展思路,就是為著鄉村振興,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中央組織部組織的革命老區黨支部書記在深圳集體學習培訓班回來後,才發現在創新精神、思想觀念和發展思路上,還是有很多的差距和欠缺,這就更得加油幹了!”聶二牛咬口大紅棗,嘎巴脆,特別有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