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春秋霸主晋文公

晋文公五年(前年)五月十日,这是一个晋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阳光明媚。

怎么又是阳光明媚?不行吗?最高领导人光临,阳光不可以明媚一下吗?

来看看节目安排。

第一个节目:献礼;

第二个节目:阅兵;

第三个节目:宴请;

第五个节目:再见。

节目主持人:郑文公。

与会嘉宾:周襄王、晋文公、齐昭公、鲁僖公、宋成公、陈穆公、蔡庄公以及多个小国国君。受邀而没有前来参加的国君只有秦穆公和许僖公,想来而来不了的是曹共公和卫成公,曹共公此时正在五鹿的晋国牢房中观摩“晋文公菜板图”,原来,晋文公说了“让你看个够”之后,令人画了一幅“肋骨图”给曹共公去看,这幅图就是“晋文公菜板图”;卫成公想来但是不敢来,偷偷派了自己的弟弟叔武过来,看看组织上是不是肯收留。

大家看着郑文公忙前忙后,都觉得好笑,这厮几年前还在给楚成王玩“九献”,现在又给周襄王当司仪,确实有点跳梁小丑的意思。没办法,只要能不跳楼,跳梁无所谓了。其实看看鲁僖公、陈穆公那一帮,谁又比谁强多少?

不跳梁,就跳楼。或者反过来更恰当,不跳楼,就跳梁。

第一个节目是献礼,晋文公向周襄王献礼。

这是一份大礼,令诸侯瞠目结舌的大礼。

首先献上的是晋军在曹国国库中淘到的宝贝,然后是晋军在楚军大营中搜获的楚国特产。

随着一阵鼓声,一百乘崭新四匹马驱动的战车驶过主席台,这些战车都是晋军从楚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都是当今天下最先进的战车。战车的后面,是一千名勇武的战士。不好意思,这些战士都是楚军俘虏,从此之后,他们将是周王室的底层士兵。

现场一片哗然,看见楚军战车和士兵,各国诸侯忍不住还有些心惊,没办法,从前被打怕了。

周襄王高兴得合不上嘴,这么多先进战车和好马,就算自己不用,趸出去也是不少钱呢。

第二个节目,阅兵。(此处省略一千五百二十五字)

第三个节目,宴请。(此处省略一千五百二十五字)

根据《左传》,授权仪式如下: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玈①弓矢千,秬鬯②一卣③,虎贲三百人。曰:王谓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④。

这段话别看字数不多,翻译起来可就多了,所以免了。那么,什么意思呢?

就是周襄王从国库的箱底弄了一堆礼物给晋文公,然后说:“叔叔啊,从今以后。您就代表我安抚诸侯,讨伐叛逆了。”

为什么叫叔叔?这是规矩。周王跟诸侯的称呼,同姓的叫叔父,异姓的叫伯舅。

之后,颁发了“策书”,也就是证书,什么证书?授权证书。

证书发了,开始盟誓,与会诸侯共推晋文公为盟主。

因为结盟的地点在践土,此次结盟被称为践土之盟。

现在,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名正言顺、实至名归的霸主。

春秋第二霸,晋文公。

从齐桓公和管仲到晋文公和狐偃,称霸天下最看重的就是一个“信”字,这不是不约而同,这是真理。而这个信字,内涵其实就是法治。取信于民,国家富强;取信于天下,诸侯信服。

春秋的霸主,绝不仅仅是军事强大这么简单。

那么,晋文公的“信”与宋襄公的“仁”有什么区别呢?

“信”是灵活的有具体指向的,譬如晋军对楚军退避三舍,但是对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承诺,决不会这样做。说到就做到,做不到就不说,这就是晋文公的原则。“仁”是一种自我约束,对任何人适用,宋襄公对楚军不肯半渡而击,对任何国家也都如此。“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仁”是一种概念化的东西,所以,“仁”的变种很多,诸如“妇人之仁”、“假仁假义”等等,而“信”只有一种。

时至今日,信用是可以评级的,而仁义则没有办法界定。

用如今的体育项目来比喻,“信”就是对抗项目,比分决定一切;“仁”就是打分项目,评委决定一切。腐败生于“仁”,而止于“信”。

司马迁写道:晋文公,古之所谓明君也。

孔子评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哈哈,孔夫子比较不喜欢晋文公。

至于评点《东周列国志》的蔡元放,对晋文公可以说崇拜得五体投地:五霸之中,当推第一。人品、学问、见识,优于齐桓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