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企業嫌賣價低,要把自己熬死了……

充電樁企業嫌賣價低,要把自己熬死了……

"爆倉的越來越多了,同行的戰友越來越少了,能活著的都是很有希望的!"一週前追日電氣智能電源事業部總經理這樣總結道。

"16年年底,中國大概有600多家充電樁企業。17年上半年一共有1000多家,到年底只剩下800多家了。我聽說今年6月份有人做了統計,現在又只剩下500來家了。"奧能電源營銷總監說道。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政策、宣傳推動,充電樁被為是一片藍海,意味著一個萬億級的市場。

充電樁企業嫌賣價低,要把自己熬死了……

但是,對於多數充電樁企業而言,今年是備受煎熬的一年。隨著容一電動等充電樁企業提起出局,有專家稱,一直到2019年上半年,很多樁企的日子應該都不會好過,一是嚴重缺錢,二是受價格戰影響沒有利潤。"行業洗牌期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那時候留下來的會是真正的贏家。"

惡性競爭,被價格戰壓倒

充電樁企業嫌賣價低,要把自己熬死了……

那些在風口中倒下的充電樁企業,基本上都有兩個特點:一是打價格戰,二是缺少有核心技術。

奧能電源營銷總監認為,為了不錯過這個風口,很多人在入局之前,都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和生產充電樁的基本能力,他們先找人代工一批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賣出,以為只要後續有大的訂單就沒事了,但最後都死在了等待大訂單到來的路上。

他曾眼睜睜看著業內的價格從2元錢一瓦一直被壓到3毛、4毛一瓦,但一點辦法也沒有。"廣東那邊甚至有的樁企會接3毛多的單,真是不可思議。這個價格,我就是掐著我們工作人員的脖子,讓他們把成本降到比這更低,他們也還是做不到。我們是踏踏實實地做充電樁,成本不止包括物料,還包括服務。必須考慮長遠,才能活下去"。

一片混戰之下,幾乎多數樁企都無利潤可言。在這種情況下,能活下來的,基本都是跟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有合作的大玩家。而那些小一點玩家,只能接一些小的充電樁運營商的單。而那些小的運營商,跟樁企的合作一般都是分期付款,最後做不下去了,尾款就不付了。"很多樁企都是這樣被拖死的,斷了資金鍊"。

金威源的銷售總監也深有同感,"現在行業裡的競爭環境太惡劣了。"

在在金威源的展臺前,有人來看產品,把客戶引入展臺內詳細介紹自家充電樁和模塊如何如何好,對方表示極有興趣,但談到價格時卻略有猶豫:"可不能高於市場價,我問幾家就知道了。"他無奈道"客戶都已經知道底價了,所以就賣不上價格,大家都沒有利潤。我們的產品,因為都是公司自己做的研發和生產,性價比能控制得很好,但是行業競爭現狀在這裡,完全提不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