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10月20日3时45分,欧洲和日本联合开发的探测装置“BepiColombo”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库鲁太空中心,通过“阿里安5”火箭发射了水星探测器,这也是除美国外的首对水星探测器。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欧洲航天局局长韦尔纳表示,这是欧日航天机构的重大里程碑,相信未来将获得许多重大成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山川宏对发射成功表示祝贺,认为该任务“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水星环境,最终还能帮助理解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按计划,“BepiColombo”将经过7年太空飞行,于2025年抵达水星,释放出“水星行星轨道飞行器”和“水星磁层轨道飞行器”两个独立探测设备。前者由欧航局研发,将保持结合的状态绕太阳数圈,在慢慢减速的同时接近水星,主要探测水星表面和组成。后者由日本研发,机身为宽1.8米、高2.4米的八角柱形,配有可伸长至15米的天线,主要探测水星磁场。

地球与水星的直线距离最多约2亿公里,但抵达前的飞行距离将达到约90亿公里。两个探测设备收集数据的时间暂定持续一年,其后有可能再延长一年。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水星在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与地球同为岩质行星,被称为“第二地球”。因其从地球上可见的时间很短,且发送探测器需要防高温对策及很多燃料,观测未取得进展。此前仅有美国2台探测器进行过探测,他们发现了曾被认为不存在的磁场以及确认了冰等。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人类第一次水星探测任务是1973年发射的美国“水手10”号探测器,它曾3次掠过水星,但一直未能进入水星轨道。第二次水星探测任务是2004年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探测器,它于2011年3月进入水星轨道,2015年完成使命后撞水星自毁。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据估计,欧洲空间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承担的费用总计约为16.5亿欧元。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空间机构已为MMO上的仪器设备支付了费用,使得这次发射总体费用超过了30亿欧元。

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器发射成功 7年后飞抵水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