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年齡相加520歲!湖塘幾位老人合起來幹了一件大事~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楊秀秀87歲、

高細生85歲、

朱靜娟73歲、

朱仁妹72歲、

莊正國71歲、

盛菊芳68歲、

王鳳娟64歲。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這是湖塘南街社區7位老人的年齡

7人的年齡相加正好520歲

最近

這7位老人幹了一件大事

自建了“高齡居家養老活動室”

讓鄰里來白相!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10月17日,重陽節。沿著湖塘老街有些狹窄的小巷,彎彎繞繞,找到了南街社區楊秀秀家。門口一棵石榴樹,枝頭的石榴已是成熟,小巧而鮮紅。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染黑了頭髮、燙著小卷的楊秀秀在石榴樹下熱情地招呼著老街坊們,絲毫看不出已是87歲高齡。“金菊盛放重陽日,晚秋美景勝春光……”客廳裡,盛菊芳因為做主持,特意抹了點口紅以示隆重。廚房裡,朱仁妹正在下餛飩。一大早,手腳麻利的她就包了600多隻小餛飩。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一碗碗白生生的小餛飩皮薄肉鮮,撒上白綠相間的蔥花,熨帖著鼻尖和味蕾。這一天,楊秀秀家的“高齡居家養老活動室”正式開門迎客。吃碗餛飩,是團圓的儀式。

老屋不大,大家在客廳和院子裡,熱絡地擁擠著。吃著熱騰騰的小餛飩,聽著自拉自唱的錫劇,淺淡的蔥香,就是人情味。“今後,歡迎大家到活動室來白相,這裡是老人的‘新家’。”楊秀秀大聲宣佈。

“老年人最怕孤獨,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好去處。”87歲的宋洪福說,因為身患殘疾、長期坐輪椅,他平時很少出門,想找個人聊天都難。96歲的周惠珍一遍遍重複著:“今天真熱鬧呀,比過年還熱鬧呀!”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在老街住了大半輩子的楊秀秀,漸漸發現,朝夕相處的老街坊們越來越少走出家門。經過的時候,隔著防盜門的網紗,看他們整日呆愣愣坐在家裡,心有慼慼。

南街社區雖然建有老年活動室,但對於高齡老人來說,多走幾步路、穿一條馬路,都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就近建一個活動室,會不會讓高齡老人願意走出家門,免於孤獨?”1個多月前,突發奇想的楊秀秀找來附近5個居民小組的組長,大家一合計,都舉手贊成,立即開始走訪摸底。

摸底結果顯示:5個居民小組有30位80歲以上高齡老人,其中23位居家養老。“有個地方坐坐,一起說說話”,是高齡老人的普遍希望。想法有了需求的支撐,楊秀秀和居民小組長們開始籌備。最終,活動室設在楊秀秀家,每天上午8:00—9:30、下午2:00—4:00開放。距離最遠的老人,也不過百來步。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自建的養老活動室雖小,但架構齊全,還專門組建了一套7個人的“班子”,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巧的是,楊秀秀87歲、高細生85歲、朱靜娟73歲、朱仁妹72歲、莊正國71歲、盛菊芳68歲、王鳳娟64歲,7人年齡相加正好520歲。聽說了“520”的含義,老人們樂了:“好寓意,好兆頭,我們愛大家!”

7個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家中的茶葉、水果、茶點送到活動室,供大家享用。楊秀秀的孫子還買來一臺大電視,支持奶奶的愛心事業。被老人們的心意感動,社區醫生王夏晴約定兩週一次,來活動室為老人們檢查身體;志願者胡英承諾兩月一次為老人們義務扦腳,理髮師姚淑芳也會每月一次為老人理髮。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社區今後將引導更多志願服務資源向活動室集聚。”南街社區主任王華說,老年人不僅是受助者,本身也是很好的資源。就近自發建立的家庭式老年活動室,是居家養老的民間探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居家養老面臨的活動場地有限等問題,“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我們鼓勵更多家庭式老年活動室的出現,多點分佈,慰藉更多老年人。”

7人年龄相加520岁!湖塘几位老人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