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跟你们说一个恐怖故事......

大中小幼学生,开学了!

那不应该是家长们的“解放日”吗?该开心才对呀!

实则不然!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且不说,幼儿园一起陪哭的家长们,上演一场母子(女)抱头痛哭的离别戏码,就各个幼儿园(尤其是小班)里哭声震天的阵仗,着实让人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

不过对与见惯各种场面的成年人来说,家长们最担心的倒不是孩子入学的不适应,因为这是可以通过提前准备来缓解的。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就比如,对于刚入园的宝宝们,入园焦虑症严重只需要在真正开学前,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实在不行,循序渐进,从每天2小时到4小时,循序渐进。

不过,家长应确认立场,如果家长一副难舍难分的模样,孩子将更难独立。

家长们最担心的,怕是每年开学,各类商家会打着“迎新”、“新学期新气象”的噱头花式营销,防不胜防。

或多或少的受周边环境影响,低年级学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向家长索要新书包、新文具、新衣服等;

高年级学生则是被更新迭至的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吸引,为了刺激消费更是打出分期消费、分期付款等模式,见缝插针。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此时的父母们更应该显示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修为。

强行要求,大抵都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只能智取。

关于新学期消费问题,小海君跟大家一起探讨探讨。

小学篇:花钱可以,合理分配更重要!

孙女士的儿子小年今年小学三年级,是一个个性要强的孩子,活泼好动的年纪,对运动极其热衷,尤其钟爱轮滑,隔三差五便约上小伙伴一起在广场上练习玩耍,看到小伙伴的新版轮滑鞋特别喜欢,忍了一周最终还是向妈妈提出想换轮滑鞋的要求。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孙女士思索片刻,答应小年的要求,但是提出一个条件。

先是问了孩子几个问题。

“小年,你每天的零花钱是多少?”

“5块。”

“那么,一个月是多少?”

“嗯,150块。”

“对,妈妈可以答应你买轮滑鞋,但是因为你脚上的明明还比较新,所以,你想要买新的就必须要有取舍,你说的那款轮滑鞋,350元左右,妈妈可以支持你50元,等你攒到150元,妈妈可以提前将350元给你,但是剩下的150元,还是需要从你的零花钱里扣除,你答应的话,我们就达成协议,男子汉要讲诚信!”

“......陷入思考”

“你也可以等想好了,再告诉我。确定你是否真的需要。”

“隔天,小年与孙女士达成协议。”

母子对话

不是一时兴起,让孩子懂得思考和选择,钱有时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中学篇:如何婉转做到合理约法三章!

手机日渐普及,玩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怕孩子沉迷游戏,耽误学业,既然阻挡不了又不能强来(青春期孩子容易生出逆反情绪),合理沟通,正确管理。

当孩子提出换手机要求时,需提前跟孩子约法三章,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

小学篇的教育同样适用,换可以,但不能全部由家长无偿替换。或合理分配零花钱,或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或奖励获取。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合理使用手机时间和手机软件(这点可以通过一些监控和限制软件,不过需要跟孩子达成协议,双方知晓,切不可单方执行)。

“既然都是分期,就让我来做那个放款人”这未尝不是一个方式,提前消费观念并非全无可取之处。

都是让孩子明白有效运用手机、任何事情都不是不劳而获的道理,只是途径方式不一样罢了。

大学篇:想要的东西,自己挣!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放眼世界历史,想要改变命运,知识都是最有力的力量。所以,我们的父母从小到大,都严格要求我们,要以学业为主。

那么,我们还哪有时间兼职打工?

哪有时间自己挣钱?

怎么可能自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错了!

熊孩子上演“开学慌”哭笑不得,家长“内心戏”技高一筹!

首先,并非只有做兼职,打工才能挣到钱,观念上,你就犯了很大的错误!

在这里,父母的教育就尤为重要!

小时候,我们的压岁钱都是捂不到5分钟,或强迫或主动的交到妈妈的手中。

其实,这时你已经错过一个教育孩子投资理财的好时机。

法国消协对全国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父母认为定期给孩子一笔“私房钱”并做出某些消费限制,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本领,学会明智、科学地“理财”。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从家长那儿得到600法郎。

从小设立账户,合理投资。

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投资得到,孩子既得到学习,也会发现钱来之不易。

当了别人几十年的儿子(女儿),我们第一次成为了爸爸,成为了妈妈,孩子的成长,爸爸妈妈们何尝不是在学会如何做好父母这个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