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機動車登記點多處號牌斷貨 電動車上牌後還有這些新問題

儘管有關部門一再強調,電動車上牌無需扎堆,然而騎車人的熱情讓人始料未及–近一週來,京城多處非機動車登記點迎來火爆場面。

上牌現場火爆背後,是市民對城市管理的熱切支持,也是騎車人獲得合法身份的渴望–上牌服務能否更細緻些,上牌後擔負更多責任,又能得到什麼保障?有些問題,仍待解決。

北京非机动车登记点多处号牌断货 电动车上牌后还有这些新问题

非機動車登記站,工作人員正在核驗車輛

現場火爆 多處號牌領斷貨

“來上牌的吧?過段時間再來吧,沒牌了。”

紅蓮南路,西城交通支隊南區執法站門外,徐立騎著電動車剛走近,就被維護秩序的志願者喊住了腳步。“這兒也沒了?”聽到“沒牌”的通知,徐立並不顯得十分意外。離他家最近的一處也沒牌可發,徐立才選擇來這裡碰碰運氣。

“大家夥兒不用急,明年4月前都能領,好不好。”執法站的工作人員,反覆宣講著非機動車登記的相關政策。執法站門外,則是新掛上的公告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符合標準的非機動車型–來申領號牌者,許多連自己的車符合不符合標準,尚不清楚。

“咱這不是響應號召麼,想著早點兒來辦,沒想到還是不夠早。”劉先生的家,離紅蓮南路不遠,騎電動車已有五六年時間的他,一直關注著電動車登記的相關政策,11月1日將施行的《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和《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的決定》,他讀了兩遍。

就在最近,劉先生換了新車,選擇了一輛符合標準的知名品牌電動車:“現在北京城大了,我年歲也大了,蹬車真蹬不動,有個電動車挺方便。”

非機動車登記的新政,劉先生“舉雙手支持”,在他看來,這是電動車騎車人擺脫“夾心”狀態的標誌,“只要你守規矩,從今以後咱們就名正言順了。”

集中前來辦牌的騎車人,亦有許多源於對規則不熟悉的“恐慌感”,縱然有關部門反覆強調辦牌緩衝期長達半年,也明確了不合標非機動車也可以辦理臨時標識,仍有許多騎車人,盼望著“落袋為安”。

“北京這電動車多多啊,未來幾個月辦牌的人就會少麼?”陳玲的推斷並非毫無道理,按照規定,11月1日前,各非機動車登記點僅辦理合規車輛的牌照申領。因此,十天後,非機動登記點的工作量只會更大:“不是說有App可以預約登記了麼,最好也能顯示哪個登記點有牌,多少人預約,好讓大家有個參考。”

補救難題 賣車商家已撤場

“你這車甭想了,連腳蹬子都沒有,肯定不合格。”位於趙登禹路的西城交通支隊北區車管站門外,來申領牌照的孫宇充上了“臨時專家”,沒腳蹬子的不合格,鉛酸電池的不合格,他總結的簡單判斷標準,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基本認可:“具體型號得查查,居民用這兩條先自我篩選下也可以。”

截至目前,北京市工商局通過官網公佈了共33批合格電動自行車產品目錄,不過對於大多數中老年騎車人來說,依靠網絡查詢合規車輛目錄仍很有難度。許多騎車人聚集登記處的一大原因,也是為諮詢自己的車輛是否合規。

“小夥子年輕,你幫我看看,我這個合格麼?”舉著方寸大小的合格證,面對著密密麻麻的產品型號,70歲的周國偉有點“蒙圈”,只好求助身邊一名年輕人,得到“合格”答覆後,周國偉鬆了一口氣:“那我這是不是就能辦了?”然而工作人員的答覆,讓他又暈了起來,除了合格證外,號牌申領者還需要提供非機動車的銷售發票,且必須為增值稅發票。

“這車我都買兩年多了,找不著票了啊?”事實上,在新規發佈前購買車輛的騎車人,有相當一部分對於合格證及發票均沒有特別保存。更有騎車人表示:“買車的時候哪有增值稅發票啊?”

一位女士則在旁邊支起了招:“你找賣車的去,大不了補個稅點,讓他給你再弄張發票。”

“買車的地方已經關張了,到哪找去?”一來一回的問答之間,李響愈發覺得有些無奈。明明買了合規的車,卻只能獲得臨時標識,這讓他有點兒想不通:“能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補齊兩證 商家藉機再收錢

“沒事兒,你拿合格證來我給你換。”陶然亭附近的一家電動自行車銷售店內,整整齊齊的擺放著數十輛電動車。午飯點兒剛過,店裡沒有買車的顧客,卻來了幾個“補證”的。

店主於先生表示,想要補證的顧客,無非是丟失了車輛的合格證,想要補一張“合格的合格證”。此外,由於過去銷售電動車時,店方開具的都是普通發票,不符合此次的辦牌標準。於先生表示,一般而言,合格證為隨車附帶的紙質標牌,以往沒有顧客有補辦需求。而在過去兩週裡,來店裡要求補合格證和發票的顧客便有十多個:“不是我一家這樣,家家都差不多。”

於先生坦言,也有顧客曾經買了不合格的電動車,此時也來希望換取合格證,由於怕擔責任,自己沒有應允。但考慮到電動車銷售範圍巨大,“張冠李戴”的情況難保不會發生,“如果查的不嚴,肯定有矇混過關的。”

與此同時,亦有車主反映,在換領增值稅發票時,有店家明確提出需要收取費用。

“我買車的時候,價格裡就是含稅的,這又交一遍稅,合理麼?”登記處外,一位車主把問題拋給了維護秩序的工作人員,登記站的工作人員亦難以回答,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有異議,可以向工商部門反映,或者再等待一陣,看看有沒有進一步的細則出臺。

而對於購車人的需求,店方同樣表示無奈:“當初買車的價格,很多你懂的,就沒有這個稅錢,現在要補票,不補錢也不大現實。”

規則缺口 上牌之後能否上保險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疑問,非機動車登記的新政,仍然得到了超出預期的支持。諸多車主表示,擁有正式身份可謂“重大突破”。

而對於部分居民“號牌沒有辦理,就遇到街頭罰款”的擔憂,非機動車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表示並無必要:“緩衝期有半年,全北京有二百多個辦理點,大家不用太擔心,不管是合規的號牌,還是臨時標識,都能得到及時的辦理。”

“你看這麼多工作人員忙這事兒,過於緊張也沒必要,肯定能有解決方案。”上午9點剛過,拿著辦理好的號牌,陳鵬走出了西城交通支隊南區執法站,他笑言自己的幸運,來自於長時間對非機動車登記的關注,早早備齊各種資料的他,不到8點就來排隊:“一定做好準備再來,省的跑冤枉路。”

陳鵬的電動車體積不大,車身擦得鋥亮,剛買了一個多月的車,是他查過合格品目錄後選購的:“回家我就把牌兒安上。”

非機動車登記,被陳鵬說成電動車的“春天”,只不過他心中還有一個遺憾尚待解決——有了名分,電動車能否再多一份保障?

“你看機動車號牌有了,不僅是一個身份的象徵,伴隨著的是你的義務和保障。”陳鵬表示,機動車擁有號牌後,不僅需要遵守交通規則,有罰分、罰款等管理手段,同時也擁有相應的保險等制度,用以保護騎車人與第三者的利益。

“好比我現在騎車發生了事故,能不能也上保險,減少一點損失?反過來,如果我被騎車的撞了,他有保險的話,就少了很多扯皮的事兒。”陳鵬建議,在非機動車登記工作進行的同時,也應推出配套的管理措施和產品,讓騎車人更安心。

(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