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77」胸无大志的起义军,却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失去了一切、沦落到和牲口同等地位之后,这些可怜的大力士们终于决定反了。

石虎贬他们来凉州当炮灰的时候,有一个细节没有考虑到位:他是把整个东宫力士部队囫囵打发上路了,各级指挥官都在,战斗力保持得很完善。当这种成建制的正规部队要造反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整队和动员的时间,而且破坏力异常强大。

力士部队的都督梁犊一声令下,一万多人立即群起响应,雍州本地的士卒完全不是这群特种兵的对手,没经过什么像样的战斗,力士部队就攻下了雍州。

按理来说,最该被拿来祭旗的人,应该就是张茂了,不是他拼命的压榨,力士部队也不至于走上造反的不归路,现在造反事业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把张茂剁得稀碎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有趣的事情出现了。

梁犊认为自己的威望不够,于是拿刀逼着张茂来当起义部队的大都督、大司马,让他成为名义上的首领,以此来号令当地豪杰。

这一幕后来几乎是原样重演了:近代的武昌起义,也是一群士兵发起的,攻下武汉之后,士兵们同样的认为自己不能服众,于是拿枪抵着军官黎元洪的脑袋,逼他当义军都督,而黎元洪其实坚定的反对起义,还手刃过两个起义士兵。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再重复。

当然,梁犊推张茂出来,只是把他当傀儡用的,目的是借他的名号吸引雍州的本地势力。而他的目标其实是回家,这就要经过关中一带,直到河北,张茂只是雍州刺史,在这些地方,他的使用价值是不大的。

所以梁犊还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头衔,不是特别响亮,但是特别好用。

他自称晋朝的征东大将军。

这个名号,瞬间就在关中引燃了滔天战火。

此时距西晋灭亡不过三十年,延续千年的“汉人正统”观念远远谈不上消散,连石虎自己都认为“胡人不得为皇帝”,把头衔从皇帝降成天王,北方的汉人百姓自然更加不满意:我本来是皇汉之民,现在却沦为异族治下,而且胡人极其残暴的压榨,让人根本都活不下去,每天想的就是晋朝再打回来,好报这份屈辱之仇。

现在突然听说来了个晋朝的征东大将军,你说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出来?

所以梁犊所过之处,犹如火星入干柴堆,走到哪里,就燃到哪里。从雍州到长安,一路无城不摧,大军一到,百姓踊跃开城门投降,戍卒纷纷投军。

晋朝在北方还有如此的号召力,仅仅一个A货,就能掀起遍地烽火,如果是真牌子前来,不知道历史会是怎样的走向。可惜偏安于江南的司马氏,自始至终都没有出过有帝王气魄的后代,他们只是躲在皇帝这个位子上混吃等死。

这时候真是收复北方的一个良机,再往前几年,石勒在位,他的统治相对温和一些,北方的矛盾没有那么激化;再往后几年,就是各个胡族人才辈出,跃马中原,各个都不好对付。此时后赵一统北方,却在石虎的暴政下被消耗了十年,国力大衰,就像一个虚弱的巨人,只要扳倒他,南北就可以再次归于一统。

几年之后,东晋在权臣桓温的强力约束之后,开始北伐,可惜那时各个胡族已经成了气候,再也难以对付了。

此时,这支力士部队,就正好享受了这个空档期,梁犊连兵器、盔甲都没有,他的武器是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锄头和斧头,再就是自己砍下来的木棍,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却一路攻郡占县,长驱向东,到了长安城下,人数已经高达十万。

而且这十万人,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战斗力。

镇守长安的石苞,派出了自己的精锐,试图挡住义军的兵锋。他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一战而退;

石虎以大司空李农为统帅,率领十万大军去讨伐义军。两军在新安相遇,正规军李农被野鸡军梁犊击败,退到洛阳;

梁犊追到洛阳,再狠揍了李农一次,把他从城里赶了出来。李农只得退到成皋关。

这一次,梁犊不追了。

因为是李农让他不追的。

李农证明了,他之所以能成为帝国军界高级长官,确实是比东宫卫戍部队的将领梁犊要更牛一些的。

从梁犊的进军路线,李农看出来了,这支义军看起来不可阻挡,简直是有改朝换代的气势,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这样远大的志向,他们甚至连战略目标也没有,所想的只是回家,所以才会攻下城池却不占领,而是一路直奔襄国。只要把大路让开,他们就不会来针对自己。

果然,李农退到成皋以后,梁犊再次笔直的东进,不久就在荥阳停了下来,然后干了一件证明他确实胸无大志的事情:

他在荥阳展开了大规模的抢劫活动。

但凡稍微有点政治诉求的起义,也会表明自己吊民伐罪的态度,会去抢官府的粮仓,但很少去抢老百姓,甚至大多还会在成功抢到粮仓以后,做些开仓赈粮之类的事,以便拉拢民心,壮大势力。梁犊的蝗虫式抢劫法,完全不挑食,不管是官还是民,统统先抢了再说,这种举动,这就是标准的土匪作风,只是他这支匪帮的规模特别大一些而已。

看起来似乎很难说得通,一帮土匪而已,虽然骨干成员都是特种兵出身,但人数不多,而且连兵器都缺,怎么可能从宁夏打到河南,而且一路所向披靡?

虽然梁犊借了东晋的名头来用,而且效果拔群,应者如云,但这些新投军的百姓,前两天还是种地的,不可能一上战场就突然勇不可挡了,后赵的正规军众多,没理由连阻挡一下都做不到。

其实原因倒也不是特别复杂:不是因为后赵帝国的军队腐化了,不能打了,后赵北有燕国,南有晋朝,这些年来,大仗没打,小仗没停,军队的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

原因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个大臣,现在都不想打仗了。

倒也不是因为他们突然变得热爱和平,而是因为石虎快要死了,自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亲儿子以后,石虎就生了大病,一直也没好利索,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些大臣们得把自己的实力好好保存起来,等石虎死了,好拿出来用。

给自己站队的皇子抢皇位用。

所以义军此时真的是占尽天时,有大义的名分,有畏手畏脚的敌人,如果找一块根据地潜心发展,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可惜,梁犊根本没这个想法,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原本他一门心思只想回家,但在荥阳抢了一番之后,发现抢劫这种事情特别的有效益,于是不走了,开始专心致志的抢劫。

做错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梁犊手握这么好的机会,却一路把自己从解放者降格成了土匪头子,可以说每一步都走错了,而该来的惩罚,也终于来了。

大惊的石虎,终于改派自己的儿子石斌来镇压义军了。

后赵早先的两个准太子人选:石遵擅文治,石斌擅武功。

不过,石斌的治军能力倒也不是特别出众,天下纷乱,后赵名将迭出,真正能打的人里边,根本排不进石斌,他只是在皇子里面能打而已。

关键在于,石斌和其它出工不出力的大臣们不同,他真有镇压义军的动力,而且这份动力,极其的强烈!

「五胡灾77」胸无大志的起义军,却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