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上和珅的趣事

《郎潜纪闻初笔》里说,和绅最开始做宫中仪仗队校尉的时候。有一次出宫,乾隆在轿中读各地的奏报,其中有一折报告说要犯脱逃,乾隆微怒,随后说出“虎兕出于柙”一语(此句出于《论语》,意思是典守者要对此负责)。扈从的众校尉相互询问,不解其意。

和珅说:“皇上的意思是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听后,探头看了看和绅,问:“你也读《论语》吗?”和绅说:“是。”乾隆听说校尉里还有人读论语,很是感兴趣,又问了和绅的家世、年岁,和绅都一一作答,回答很是得体。由此,和绅开始为乾隆所注意,加上近水楼台先得月,乾隆也有意对和绅加以提拔。和绅本就是聪明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宝贵的机会,是以恩礼日隆,飞黄腾达。

不过,《清代外史》上却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雍正时期,宫中有个宫女,长得美丽娇艳,青春动人,乾隆和她颇为相熟。当时的乾隆正是弱冠年华,有一次有事进宫,路过的时候看见那可爱的宫女在对镜梳妆,我见犹怜,情窦初开的少年乾隆心一痒痒,便悄悄走上去,从背后偷偷的捂住那美女的眼睛,既有玩笑之意,亦有轻薄之心。

野史上和珅的趣事

那宫女被这么一吓,又不知道后面是谁,惊慌当中便顺手拿了把梳子往后一砸,结果不巧正好砸在小色鬼乾隆的额头上,把皮弄破了,还出了点血。乾隆被这么一砸,慌忙放手跑掉了。

第二天,乾隆去见皇后钮诂禄氏,皇后眼尖,一下就发现了乾隆额头上的小伤疤,便问他怎么回事,乾隆害怕怪罪,支支吾吾不肯说。皇后更加怀疑,便对乾隆严加斥责,乾隆这才老实交代昨天发生的事情。皇后大怒,认定是这个宫女心怀叵测,有意勾引太子,下令立刻将那宫女赐死。

乾隆当时被吓得半死,想要为那妃子辩解,但又没这个胆量。等他回到书斋,想了半天,也没有办法。后来乾隆用手指蘸了朱砂,又跑回宫女所在的地方,只见那心仪的宫女已经被吊死,乾隆十分后悔,乘无人注意,便在那宫女的脖子上用力按了一下,说:“这次是我害了你,如果上天有灵,等二十年后你我再相聚吧。”

时至乾隆中叶。有一次乾隆外出,仓促间寻黄盖而不得,乾隆质问,这是谁负责的?这时,负责皇帝出行仪仗的和绅站了出来,说:“臣不敢推卸责任。”乾隆乍一听,觉得这人声音好像有点熟悉,再一看这人,好像也在哪里见过,但就是一下想不起来。

回宫后,乾隆想起早上的那个人,突然一回想这不就是二十年前的那个无辜被害死的妃子吗?于是乾隆便密令和绅进来,跪近御座,乾隆细看他的脖子,指痕处果然有一颗明显的朱砂痣!

回想往事,乾隆以为是上天注定,二十年后那妃子化作臣子再来相聚,由此对和绅也是倍加怜惜,万般宠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在同性恋呢。有了乾隆的宠信,不过数年间,和绅便由一个仪仗总管被提升到相位,实属罕见。

和绅并不知道这段故事,有了乾隆的宠信,气焰嚣张,乾隆也不怪他,只是在归政前对和绅说:“我和你有前世的宿缘,所以待你如此,怕就怕后面的人容不得你啊!”和绅当时不能理解,后来果然被嘉庆掰倒。

不过,历史上的和绅也算有才。他出生于乾隆十一年,比乾隆小三十五岁,正红旗籍。和绅虽然没有考中举人,但他颇具天资,特别有语言天赋,通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在处理青海和西藏的问题上立下大功,也算难得的人才,并在后来升为户部尚书。

野史上和珅的趣事

和绅特别能照顾人,特别是为乾隆服务,虽然他贵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但乾隆一咳嗽,第一个拿痰盂去接的一定是和绅。更有甚者,为了投乾隆所好,和绅还有意模仿乾隆作诗、书法,极尽阿谀奉承之所能。

乾隆对和绅的宠信也是无以复加,和珅不但贵为首辅,爵封上公,子尚公主,宫中宝物如紫缰、双翎宝顶等,都赏赐有加。在乾隆朝的八旗大臣当中,和绅的受宠算得上是殊荣备至,无以复加。和绅一生当中,得到了五十多次的加官晋爵,权力之大,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一个二皇帝。1789年的时候,乾隆还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十公主许配给和绅的儿子,两人做起了儿女亲家,和绅也由此更加为所欲为。

野史上和珅的趣事

也不能完全怪和绅,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