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农村相亲

作为一种区别于由自主认识到恋爱阶段进而持续的整个行为过程——相亲,更多的是一种策略行动。在选择交往对象和伴侣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它不必然包括恋爱阶段,更遑论是进入婚姻。低成功率而又越来越热的相亲悖论值得深思。与自主认识的恋爱关系不同,相亲缔结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消费行为和利益网络。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农村相亲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农村相亲,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反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在追求个人幸福和人生价值的阶段性任务中,每个人走向婚姻的具体方式不尽相同。新相亲适应农村现状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它帮助了一部分人走入了婚姻,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事理,学会了为人处事之道,并以一种更为务实和效率的方式来对待相亲;更多的人,从相亲中体验到了酸甜苦辣,以一颗平淡心对待生活中的分分合合,变的坚强而独立;还有一些人,以一种策略性的方式选择相亲对象,以期成为自己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一员,在以后的生活和事业上帮助自己。在这样一种适应消费社会生活节奏的农村相亲实践中,他们收获了不同的成长和价值。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农村相亲


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是这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不管参入相亲的群体出于何种目的,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最终建立了怎样的关系网络,潜移默化中,在消费主义文化和农村传统文化的作用下,他们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行为体系,并在农村社会中建立了由相亲而来的不同关系网,对农村日常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老人在此过程中收获了价值感并在相当程度上增进了与子女的交流,丰富了业余生活,建立了自己的留守老人网络;单身男女或者收获了婚姻关系,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者扩展了朋友圈,丰富了业余生活;更多的人建立了自己的“陌生人”网络,对自己的人生进程和方向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而由相亲带来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特征,在与媒体网络的结合下,开拓了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消费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农村相亲


新相亲能够存在并被相当部分人接纳,必定有它的合理性,然而我们在看到其给农村生活注入的新鲜活力时,也不能忽略了相亲实践中过分追求物质消费和精神炫耀而造成的病态现象,给相亲主体生活世界带来的异化现象:父母的热情逼退了子女回家的冲动,离婚率的上升多多少少源于择偶过程中的娱乐性,传统家长制思维的沉渣泛起以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大行其道。单身男女必须摆正心态,可以以相亲为平台结识朋友,但不要玩弄情感,更需自尊自重,认真对待彼此的生活,不因紧迫感和压力而丧失区分善恶的能力,丢弃自己的原则。

文化具有客观性,无优劣之分,消费主义自不例外。相亲本身并无对错,但是当相亲现象普遍存在时,它所反映出来的主流价值观,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善恶就必须引起大众的警醒:我们在追逐婚姻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吗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取消费主义文化中的精髓,摒弃糟粕,明是非,辨真假,合理利用其对农村相亲的积极影响,促进农村新相亲在一条正确健康的道路上前行,为更多的青年男女走入社会、步入婚姻提供有益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