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导读:

驱虫属于猪场日常饲养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都会在寄生虫的防控上投入一定的成本,可目前猪场面临的困境是钱在花,虫在驱,最终却达不到理想的驱虫效果。据统计,目前90%的养猪场存在寄生虫问题,80%的养猪朋友对自己猪场的驱虫效果并不满意。猪场如何驱虫才能打破现在的驱虫困境呢?


寄生虫属于传染病的一种,但是又不同于细菌病或者病毒病一般不会导致病猪的死亡,寄生虫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寄生虫可影响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导致商品猪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缓慢;b、寄生虫还会导致母猪的繁殖能力下降;c、寄生虫会导致母猪群耗料量增加;d、寄生虫会导致猪肉产品品质下降;e、寄生虫会破坏猪群的保护机制,导致其他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一次无论是规模化猪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都将寄生虫作为猪场日常饲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寄生虫

据某驱虫药生产企业调查发现,目前国内90%的猪场都存在寄生虫感染的问题,而且有80%的养猪人对自己猪场的驱虫效果并不满意。经过同养猪朋友交流发现,目前养猪场驱虫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驱虫药选择不当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以双甲脒为代表的脒类化合物类驱虫药,以阿苯达唑、左旋咪唑为代表的咪唑丙噻唑类驱虫药,以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驱虫药。每种药物的驱虫谱不同,双甲脒主要针对的是螨虫、虱、蜱虫等体外寄生虫;阿苯达唑主要针对的是线虫、吸虫和绦虫,但是对疥螨和原虫类寄生虫无效;伊维菌素对除了绦虫、吸虫和原虫类以外的猪体内外寄生虫均有良好的驱杀作用,而且对寄生虫处于发育期的幼虫也有杀灭作用。

从驱虫药的驱虫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驱虫药可以驱除所有的寄生虫,所以临床上推荐的驱虫药一般是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混合制剂

。另外在春末夏初还要使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针对附红细胞体等原虫进行防控,才能达到综合驱虫效果。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2)驱虫模式不正确

据调查,目前一些农村散养户考虑到生产成本,采用的是母猪和种猪一年驱虫两次,育肥猪在断奶驱虫一次的驱虫模式。一些规模化猪场采用的是一年驱虫四次,育肥猪在断奶后以及育肥前期各驱虫一次的驱虫模式。尤其是第二种驱虫模式,看起来属于一种完善的方法,可实际上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也就出现了90%的养猪场存在寄生虫问题,80%的养猪朋友对自己猪场的驱虫效果并不满意的结果。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3)驱虫效果不跟踪

很多猪场对待驱虫工作的态度是,每年定期驱虫,驱虫药物也按照厂家推荐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在添加,可加完药物之后对驱虫效果却不跟踪。驱虫后母猪的皮毛有没有变光亮,仔猪的皮毛以及肥猪的生猪状态有没有得到改善,这些都是考察驱虫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在驱虫后持续跟踪驱虫效果才能不断完善驱虫模式,达到最佳的驱虫效果。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规模化猪场“三维立体”驱虫模式

三位立体驱虫模式指的是,猪群口服驱虫药物+体外喷淋驱虫药物+环境消毒三方面结合。口服驱虫药可以针对猪群体内的绦虫、线虫、吸虫等体内寄生虫,以及螨虫、蜱虫等体外寄生虫;体外喷淋针对的是螨虫、蜱虫、虱等体外寄生虫;环境消毒针对的是驱虫药物无法杀灭的虫卵、幼虫以及从猪身上逃跑的体外寄生虫。

一、口服驱虫药物

1)母猪群。母猪群建议一年驱虫4次,即三个月驱虫一次,每次连续使用口服驱虫药物(推荐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复合制剂)7天,间隔7天之后再连用7天。

2)公猪群。科学研究发现伊维菌素会降低公猪精液中活精子数和直线运动精子数量,所以公猪驱虫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驱虫次数尽量减少,二是使用安全的驱虫药物,可以使用乙酰氨基阿维菌素注射液,一年注射两次即6个月注射一次即可。

3)育肥猪。育肥猪从出生至出栏建议驱虫两次,分别于断奶后14-20天时间驱虫一次,100斤体重时再驱虫一次,使用口服驱虫药物每次连用7天间隔7天后再连用7天。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二、体外喷淋药物

在猪场进行口服驱虫药物的同时结合体外喷淋药物,比如双甲脒溶液,每次驱虫喷淋2-3次,每次间隔2天时间。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三、环境消毒

在驱虫期间需要针对猪群的粪便进行集中发酵处理,以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和幼虫,另外在驱虫期间加强全场消毒工作,隔日一次,消毒2-3次即可。

钱在花,虫在驱,效果却很差,猪场如何驱虫才能走出驱虫困境?

江西婺源:建成大型生态养猪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