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太多离奇而又优秀的文化,其中很多都是人们口舌相传,面面亲授才得以流传至今。当然书籍文字、建筑刻画等实体记载才是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比如道家老子的《道德经》,儒家孔子的《论语》这些典籍不仅仅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很多外国人都很认同其中的处世哲学,众多学者大师也都对这些经典高山仰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相对较为“偏”的一本奇书——《鲁班书》。

《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鲁班书》的作者是公输班,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是当时著名的工匠(也就是现在的建筑师),他在那个时代的地位丝毫不逊于现在的赖特,扎哈,贝聿铭等世界著名建筑师,后人因其出生地多称他为鲁班。鲁班出生时就天生异象,7岁无师自通,自学本领,15岁周游各国,拜师学艺,几个月时间就学得了建筑有关的所有技巧,天资和能力简直逆天。可惜后来因不得重用,归隐泰山。

《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鲁班的技艺究竟入神入化到什么地步呢?就现在工业时代的那些齿轮,承轴,器械需要精细计算后才能用机器制成的东西,他全部手工制作就可以,当时鲁班外出工作,晚上时分十分思念在家的妻子,就随手制作出了一种叫做“鸢”的飞行器,只要他念动咒语,然后坐在上面,这只“木鸢”就能载着他很快回到几十里外的家里。

《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然而这只“鸢”却酿成了一场悲剧。鲁班的妻子看到这个玩物很是好奇,就自己坐了上去,随后念了丈夫在家时念的咒语,木鸢随后飞起,在空中越飞越高,怀孕的妻子在高兴之余向下望了一眼,结果吓得临了产,鸢的制作中注入了鲁班的某种灵力,不能触碰污秽,木鸢沾染了妻子生孩子时的污血,失去了飞行的能力顿时从空中坠落,母子也因此丧命。

《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鲁班悲痛欲绝,后悔不已,当时他正在写《鲁班书》的上卷,为了诅咒学习鲁班书的所有人,在中卷和下卷中就出现了诸多咒语,而学了鲁班书的人都要“缺一门”,鳏、寡、孤、独、残任选其中一样。

《鲁班书》为何又称“缺一门”无人敢读?其实第一句就透漏了玄机

《鲁班书》又称“缺一门”,千年来为何无人敢读?其实文中的第一句就透露了玄机。这句话就是:欲学此术,必先绝后。这样的开头再加上鲁班传奇的一生,相信很多人都会对鲁班书望而却步吧!后来的事实也似乎证明这本书的“魔力”。很多学过鲁班书的人不是没有老婆,就是残疾,不是到死没人送终,就是中年遭厄运等等。当然了,这里面肯定包含了很多神话色彩的成分,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网友你们觉得呢~

【阅晚惊奇笔记专注记录有惊奇、有深度的历史。欢迎订阅关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