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了會計就選擇了不停地考試

選擇了會計職業,不僅選擇了辛勞,選擇了不斷的學習,也選擇了不停的考試。“變”的哲學內涵在會計上的表現淋漓盡致,稅法在變,制度在變,準則在變。每一次變化會增加會計人的新奇,彰顯我們的分量,也會讓考試內容隨之變化。真的很委屈,今年沒過的考試,明年還要重新掏錢買教材。

1

會計證如同雞肋

按要求做會計要取得會計證,學會計的博士都不能例外。事實上呢,企業壓根不在意你有沒有會計證,能幹好就行,甚至很多財務總監、財務經理都沒有會計證。更荒唐的是會計證需要年年繼續教育,雖然至今都沒聽到過有人覺得參加繼續教育是有用的,但一堆與財政局掛靠、專辦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機構卻賺發了。會計證要走進歷史了,該慶幸嗎?

2

考不完的證書

會計人員能考的專業證書非常之多。職稱類的有助理會計師、中級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近年來更有正高級會計師。難度最大、最過硬的數註冊會計師,邊緣性的有資產評估師、註冊稅務師等,時髦的有ACCA、CMA……。如果一個會計人員想把所有這些證書都拿下來,只怕要埋頭在考試中皓首窮經了,實則無此必要。

3

難考的註冊會計師

註冊會計師考試越來越難,但考試內容的90%在工作中卻用不上,這些考點只能是為考而學了。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人考過了注會,大概是既不能獨立做會計,又不能獨立做審計。有點像醫科大學的畢業生,離開了儀器面對病人會不知所措。別因為注會難考就覺得會計難學、難做,要知道會計做的和考的沒太多交集。

註冊會計師考試的科目幾經變化。最早考四科,會計、審計、經濟法、財務管理。後從經濟法中分出稅法單作一科,考試科目增至五科。再後,於財務管理中增添了成本會計的內容,科目名變為財務成本管理。再後,新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考試科目增至六門。再後又增綜合考試。考試科目體系總該“完整”了吧?

4

會計培訓如何取捨

會計培訓班有用嗎?把這些培訓班歸下類,大體有幾種:一、考證培訓;二、類政府機構開的法規解釋班;三、高校辦的教授理論班;四、培訓機構辦的實戰培訓。如果覺得考試吃力,參加第一類培訓是不錯的選擇。第二、三類培訓基本上是理念的宣貫,會計同仁們別自掏腰包了。第四類培訓真假參半,最好根據口碑取捨。

5

會計職稱

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師、統計師是職稱評審中四個小系列。和工程師這樣的大系列相比,經管類四個職稱沒有正高,評到副高就到頭了。近年來,財政部在若干省市試點了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會計人有望獲得更高的職業榮譽。頭銜是虛的,如果有一天正高級會計師能到大學做教授,會計教育或許會迎來實在的春天。

6

經驗重要,還是讀研重要

提及華為員工離職讀研,任正非明確表示不認可。任總認為理論儲備本科畢業足夠了,未來的學習更多應是實踐出真知,要在工作中提升知識與技能。任總此番講話過去十多年了,社會對學歷的追捧愈演愈烈。

有沒有必要讀研呢?估計不少會計人為之糾結過。會計是實踐性學科,傾向實踐出真知,照理三年工作經驗完全可勝過三年的研究生學習。但職場現實是沒有研究生學歷可能進不了好單位。所以,讀不讀研,因人而異。不妨假設一下,自己本科畢業工作三年與研究生應屆比,哪個更有競爭力?以此抉擇是否選擇讀研。

7

考證好,還是續本好

有不少朋友問,是考證好呢,還是續本或讀研好?按理說,二者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學習提升自己,讓自己在職場更有競爭力。既然目的相同,考證與續修學歷就不應該是對立的,完全可以同步做啊!倘若時間精力不夠,一定要做個取捨的話,我贊同續修學歷。一是因為學歷教育知識更系統,二是考證較自由。

8

越來越厚的考試書

會計考試越來越難了,無論中級還是注會。教材由32開擴版成了16開,每本厚度都在2公分。不少會計人幾乎是投入一半閒暇去準備這些考試,一準備往往就耗去數年。就為拿到這幾本證書,以期作為求職的敲門磚或職場的晉身之階。真拿到後,才發現美好的願望大多是幻覺。工作能力與經驗哪會因拿了證就提升呢?

9

怎麼規劃考證

會計人怎麼規劃考證?①大學:拿下會計證、初級會計師證;爭取通過1-2科注會考試。②工作前5年:一門心思考注會,5年拿到證書吧。③工作5年後,可以考中級會計師了,儘量一次通過。④中級過後:先考職稱英語、計算機操作,評高會時要用。⑤中級過後5年:可以考高級會計實務了。⑥準備論文,評高會啦!

10

死記硬背不可少

會計知識是否要死記硬背?很多人認為不必,工作畢竟不是考試,知識點隨時能查詢,有大致印象即可,何苦全背下呢?這個觀點貌似有理,實則不然。“背下來”與“有印象”差別是很大的。 有印象,換種說法是不求甚解,而背下來好比融入了血液,會成為潛意識,很容易給人良好的職業感覺。該記的就得記啊!

在這裡相信有許多想要學習會計的同學,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頭條號,私信【學習】即可免費領取一整套系統的會計學習教程!

選擇了會計就選擇了不停地考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