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盜墓筆記》,想不想去「盜墓」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火遍大江南北,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雖然電影電視劇口碑不高但吸引了許多原著粉去看。 探險的過程充滿了人性的掙扎和努力,可怖的人物與可憎的面孔交織出現。最後,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超乎所有想象都無法猜透,卻又似乎是真實可信的結局…… 放下《盜墓筆記》,你想不想去“盜墓”,去真正的陵墓群看看。

邙山,蜿蜒於洛陽、孟津、偃師三境,其“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被認為是死後長眠的理想之地,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一說。 故而,邙山之上古墓眾多,“無臥牛之地”。 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佈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

北魏孝文帝皇陵作為邙山陵墓群之一,位於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朝陽鎮還有班超墓,南唐後主李煜墓,唐三彩工藝 ……

長陵位於今天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官莊村南,現存兩個大型封土,當地俗稱"大小冢",比較大的一座,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陵墓,小一些的,是他的第三位皇后,文昭皇后高氏的陵墓。

據有關專家介紹,魏孝文帝長陵封土經過歷史的變遷,才縮小至現在的規模。根據長陵的封土形狀、墓道朝向等特點,文物工作者認為,它繼承了東漢的皇陵葬制,與少數民族葬制有明顯區別,這也直接印證了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走進陵墓,想起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在他遷都洛陽之後大規模營造了龍門石窟,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班超,字仲升,扶風安陵人,班固弟,東漢名將,封定遠侯。墓葬位於今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

永平十六年,班超從竇固擊北匈奴貴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陸續平定莎車、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變亂,並擊退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以及“絲綢之路”的暢通。 永元三年,任西域都護,後封定遠侯。他在西域活動達31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至條支的西海而還。永元十四年回洛陽時病死。

根據馬令《南唐書》歷史記載,李煜“以王禮葬洛京之北邙山”,即今洛陽市孟津縣朝陽鎮。

李煜與其說是國君更像是一位詩人,比起江山更愛美人,生於七夕死於七夕。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首亡國後的詩,廣為流傳,悽楚中曲折迴旋,流走自如,不知李國主的愁有多少,只有一江水能形容吧。

南石山村是中外文明的洛陽唐三彩發源地,位於孟津南部、洛北近郊,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仿古技藝精湛,產品曾被當作禮品被國家領導人贈送外賓,仿古工藝品產業是該村主要的經濟支柱。

在南石山村,幾乎人人都會做唐三彩,家家都有燒陶的窯,多的人家甚至有五六座,其中規模小的僅為作坊而已,做得大的則有了工廠的規模。 村民們做的唐三彩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號稱“高仿文物第一村”。

清朝末年修築汴洛鐵路,勘探路基時發掘出的許多色彩斑斕的釉陶器物,讓這個小村轟動一時,這些器物經當時國內著名的考古學家羅振玉和王國維研究鑑定,確認為已失傳千年的唐三彩。 1920年,唐三彩出土完畢,原先做唐三彩修補的村民們琢磨出一條新路:仿製唐三彩。 自此,南石山村成了“唐三彩”工藝的復活地,名噪天下。

衛坡古民居是豫西地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清代民居建築群,十六所民居建築呈南北分佈於村中老街兩側。

庭院側門互通,廳堂格局氣派,格調自然,建築莊重古樸,木雕磚雕工藝精美,屬典型北方民居建築佈局結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與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