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大家好,歡迎閱讀最新一期的拾部次元。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拾部君要說明的一個點是,在日本的部分漫改真人電影中,還是存在著完全看不出COSPLAY感的電影作品,比如最近在國內上映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曾經就把漫畫家吉田秋生的漫畫《海街Diary》改編成一部成功的真人電影,如果觀眾不知道這其實是一部漫改真人電影的話,還真是看不出日本一般漫改真人電影所存在的那種痕跡感,就算觀眾事前已經知道《海街Diary》是一部漫改真人電影,也會很自然地把這部電影當作普通的電影來看。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除了《海街Diary》這個例子之外,還有《NANA》的真人電影以及《賭博默示錄》的日本版真人電影等等,這些都是比較難能夠看出COSPLAY感的作品。有人會說,上文提到的真人電影的原作,都是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而且在角色設計上,還是比較接近於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穿著打扮以及造型的。其實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沒有錯啦,雖然說光是《賭博默示錄》的原作漫畫,角色的面容設計就跟現實有很大的差別。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回到正題,那對於其他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而言,為什麼會普遍存在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呢?第一個原因拾部君認為就是很多真人電影的製作方在對原作漫畫進行改編的時候,將裡面的角色設計以及世界觀設定等元素直接照搬過來,這會導致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漫畫作品的角色設計以及世界觀設定在漫畫這種載體中表現出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讓真人演員完全按照漫畫裡面的角色設計進行造型裝扮的話,真的會讓觀眾看出很多違和的地方,因為在現實當中就很少有像漫畫那樣誇張的造型設計存在啊。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但是如果完全拋棄了原作漫畫中角色的造型設計的話,那就失去了原作漫畫的韻味了,所以光是在角色的造型設計上,真人電影在改編漫畫的時候權衡考慮的事情還是有很多的。不過部分漫改真人電影的投資方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電影的製作方去考慮出完美的方案解決問題,因為這些投資方想要在較短的週期內就把該賺取的利益都賺到手,甚至有些漫改真人電影的投資方不會十分關注電影的品質到底如何,他們主要關心的是電影上映之後,究竟能不能推動原作漫畫以及周邊商品的銷量。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而且,很多漫改真人電影製作時所獲得的投資就不夠,所以無論從角色的造型設計上,還是場景的佈置,亦或者是各種視覺特效的表現上,都給觀眾一種廉價的感覺,由此產生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鑑於這些因素,想要拍出一部讓大部分觀眾,尤其是原作黨觀眾滿意的漫改真人電影,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對於日本電影業界的這一現況,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諒。

關注【拾部次元】,回覆“東京食貨”,“東京搜查官”獲取全三季動畫!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國漫神作《史上最強》現已上線各大平臺,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即可跳轉查看!

為什麼日本的漫改真人電影大部分都有一種濃濃的COSPLAY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