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健身」「腰酸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患者的特徵

患者的特徵為: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痠痛、擠壓痛、咳嗽痛、牽拉痛等為主,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損害健康,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醫學專家指出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工作環境的改善,腰背部疼痛的發病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可能與人們伏案工作時間延長,活動減少以及肥胖等因素有關,因此非常有必要增進人們對腰背部疼痛疾患的認識,瞭解相應的治療方案及保健知識,從而達到預防發生、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止復發的目的。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腰背部結構

背部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圍,具體說來,它包括頸部、胸部、腰部、骶部等。腰部是整個背部最重要的,也是最薄弱的環節,背部的大多數疾病都發生在這裡。

正常人脊柱有一定的活動度,但各部位活動度不同,頸、腰段活動度較大,胸段活動度極小,骶段幾乎無活動性。一般情況下頸段可前屈、後伸各35°~45°,左右側彎各45°,旋轉60°~80°。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條件下可前屈75°~90°,後伸30°,左右側彎各30°~35°,旋轉30°~35°。檢查時醫師固定患者肩部,囑被檢者做前弓、後仰、側彎、旋轉等運動;檢查胸椎活動度可先固定骨盆再旋轉肩部,注意觀察有無異常改變。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背部最主要的結構是脊柱,它是由多塊脊椎骨所構成的含有若干關節的柱狀結構,在它的內部行走著脊髓,周圍包繞著韌帶、肌肉、肌腱和筋膜。背部的結構非常精密、巧妙、複雜,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背部也更容易受到損傷。

脊柱由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及4塊尾椎構成,從側面看,脊柱呈一個舒緩的大S型,有4個生理彎曲。其中無論我們是站著,還是坐著,腰椎都一直承受著很大的重力,同時生活中我們又經常要進行像轉身、彎腰、伸腰等的動作,加重了腰部負擔,因此,腰部很容易發生損傷,產生疼痛。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上週在縣裡義診,遇到了很多腰背痠痛的患者,其實像這種腰背的痠痛,直接用針刺把腰部的淺層筋膜刺開,當下的效果會非常好,但是這個效果不會維持太久,因為導致這種痠痛的罪魁禍首一般不是傳統觀點當中講到腰部肌肉太緊,而是腰部的筋膜太短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痠痛都是出現在身體一片一片的區域,而不是侷限於某個點,因為筋膜沒有辦法把自己承受的超過自己承受範圍的張力給傳遞出去,筋膜開始連成一片在“原地打轉”。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因為如果長時間這樣下去會導致筋膜被拉傷,所以這些筋膜帶著一個“危險信息”,開始向神經系統求救,這個“危險信息”被神經系統“採納”了之後,痠痛就發生了。像這種痠痛提著患者的皮膚把淺層的皮和淺筋膜鬆開,患者就會明顯減輕,因為淺層結構的鬆解與歸位可以製造出全身張力均衡的“假象”,之所以叫“假象”,是因為淺層的結構不具有真正穩定結構位置的能力,但是肌肉有這個能力,而且肌肉必須要把局部關節承受的超負荷分散到系統結構當中,這就導致了身體產生的所有動作都被一環接著一環的緊密連接起來。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在這個連接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於筋膜的縮短,肌肉的緊張只是筋膜縮短之後的結果,因為肌肉是被包裹在筋膜系統當中的,所有錯誤的固定姿勢和錯誤的動作模式首先導致的都是筋膜的縮短與錯誤挪移,而這些縮短和錯誤挪移就會直接把肌肉給“囚禁”住,舉個例子:有些在呼吸當中膈肌沒有被很好動員的患者會出現每次呼吸的時候通過代償性的提升下部胸腔來輔助呼吸,這樣做的結果會導致胸腰結合部過伸(如下圖)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這個過度伸展往往會導致駝背,但是穩定這個胸腰結合部過伸的根本原因不是肌肉,而是胸腰筋膜的縮短,這個筋膜的縮短會直接導致腰部的一片痠痛,有時候會影響的背部一起痠痛,因為胸腰筋膜的後層在大菱形肌和頸夾肌的下緣也有附著點。雖然說異常的受力模式會讓筋膜把肌肉給“囚禁”住,但是對於外界的像姿勢、動作等各種的刺激都是由肌肉來首先作出反應的,肌肉做出的最常見的反應就是緊張或者痙攣,但這些異常的應對模式如果沒有在被筋膜給“裹住”,或者關節給“固化”之後,在神經反射層面建立牢固的模式的話,這個異常的肌肉紊亂會很快的消失。急性扭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急性扭傷還沒有導致筋膜或者關節對肌肉異常模式的固化,所以會在簡單的遠端取穴或者治療之後解決。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筋膜對肌肉的“囚禁”得益於其均衡全身張力平衡的能力,而關節對肌肉的影響得最常見的方式是關節功能紊亂引起的脊髓前角對肌肉的抑制,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往往關節的問題會很容易引起肌肉抑制或者萎縮。所以說我們要真解開一個錯誤的結構,要首先鬆解筋膜層,目的是為了把肌肉“解綁”,然後再把關節的位置對好,肌肉自然就解開了。如果這個時候肌肉還是繃的緊緊的,那就需要做局部肌肉的鬆解,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其實我們在給患者做身體檢查的時候不能過度依賴患者的陳述,因為患者往往會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因為患者有些很久以前不經意的損傷可能他自己早就忘記了,筆者在臨床當中遇到過很多因為以前的腰扭傷、落枕、腳踝扭傷等等問題導致的現在已經遠離這些以前損傷部位的問題,像這些問題都會伴隨著患者整個身體的形態的扭轉與關節活動的異常,而像這些整個身形的扭轉必然會被神經系統給適應性的“接納”,最終在筋膜系統的“囚禁”與關節的“固化模式”下變得根深蒂固。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我們不能直接對神經系統做什麼,因為神經系統只是適應性的接受了肌肉筋膜與關節給它的“求救信息”而已,它本身並沒有“作惡”,而要真正意義上解開錯亂的結構,就需要把筋膜、肌肉、關節都同時歸位,因為神經系統只認識這個由肌肉、筋膜與關節等結構合作完成的“動作”,不認識肌肉、筋膜或者關節等這些結構其中的任何一個個體。所以說很多人經常愛說的“肌肉記憶”這個概念是很荒謬的,因為肌肉本身沒有能力產生“記憶”。如果假設真的存在肌肉記憶(不可能存在),那麼這個肌肉記憶經常會讓你在準備完成喝水這個動作的時候把水灌到鼻子裡去。(以上文章轉自網絡)

「筋膜健身」“腰痠背痛”的真正元兇並非肌肉而是筋膜太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