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1

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1931年,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名婴儿降生在一户贫困的人家里,从此开始了短暂却伟大崇高的一生。

他早年丧父,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迫于生活窘迫,年少的他选择了给地主打工。那段时间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让他记忆深刻。

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在幼年的经历与母亲教诲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并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勇敢,刚毅,无畏,这些中国军人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逐渐在这个穷苦百姓家的孩子身上汇合。

1950年秋,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3月,中江县开始征集志愿军新兵,得知消息的他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身材矮小的他开始未被选中,但是胸怀杀敌立功壮志的他却不甘心,努力争取,最终把来征兵的营长感动,被破格录取。

跨过了鸭绿江,走上了朝鲜前线,他英勇伟大的一生才算真正开始书写诗章。

2

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这场战争中,需要铭记的地方有很多,但是,上甘岭这三个字却给人的记忆最深刻。

上甘岭,这里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联合国军心窝的一把钢刀。

上甘岭,更是中国军人的精神图腾。那年,革命先烈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穿越66年的历史硝烟已然成为中国军人赓续发扬的精神力量。

就是这样一座普通平凡的山岭,孕育了英雄,创造着奇迹。

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的两个小山头,双方先后投入兵力十万之众,43个昼夜的拉锯战,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化成一米多厚的粉末……

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打退了世界上拥有以美国为首的最强大火力的侵略者。

那天,上甘岭597.9高地上,战斗在反复争夺中趋于白热化。美军在山顶上的集团火力点,压得志愿军喘不上气。5次冲锋都被击退,战友在机枪火舌的“毒手”下,一个个倒了下去。而反击战迫在眉睫,时间就是生命!志愿军在此刻陷入了绝境。

他站了出来,掏出早就写好的决心书,留下“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的遗言,便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

子弹无情的肆虐,同行的战友一死一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血流如注。忍着剧痛,他把手雷投向敌军,而那几枚手雷仅让火舌熄灭了几秒,效果微弱。

战斗的最后时限马上到了,火舌却还在张牙舞爪。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

3

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资料图。

战斗胜利了,这一幕也化作永恒。

我们好像到现在都没有提及英雄的名字,这仿佛印证了他参军的初衷:杀敌立功。是否留下名字名垂千古又有什么关系呢?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烈士太多了,他们都没有名字,但却同样永恒不朽。

算是一种幸运,他的名字留了下来,时至今日一直以“特级战斗英雄”的不朽称谓,与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影响着后来的追随者。

他叫黄继光,昔日他的战斗精神,被今天的士兵们演绎成了新时代中见困难就上、敢打硬仗的作风;那种怀抱理想、不畏牺牲的态度,仍然感染着一代一代的新时代士兵。

黄继光生前的部队,有“黄继光班”,班里有着一群又一群的“黄继光们”。薪尽火传,他们都是黄继光精神的传薪者。

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给黄继光老班长叠被子。

黄继光一直“活”在这里。班中,他的床铺和其他士兵一样,整洁的白色床单,被子叠成豆腐块,一点褶皱都没有。

晚上,班里战士点名并点评一天的训练生活。连队指导员第一个呼点“黄继光”的名字,马上响亮的“到”声划破夜空,这是全连数十名士兵共同回答的。而睡觉铺床、叠被,会有班里的战友帮他。整理黄继光的铺位,对于战士来说是一种荣耀,一般都是班里优秀的战士和班长才能做。

我们也是黄继光精神的传薪者,他的壮举中蕴含的中国军队的制胜密码——英勇无畏,这种精神力量也在激励着我们大步向前。

4

纵身一跃!这位“21岁”的战士,让我们怀念了66年

资料图。

66年过去了,那个画面定格在每名军人的脑海里:

东方露出鱼肚白

反击的队伍似乎看到了失败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飞跃的身体是进攻的旗帜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像火花一样闪耀

一瞬便定格伟大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是永恒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