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总在想家

为什么中国人总在想家


我总觉得,中国人有着更多的乡愁,不知是因了人种还是文化。也许可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困苦多,愁绪就多。看看中国古今的乡愁诗有多少就知道,似乎中国人自古以来, 天天都在想家。

乡愁,俗称想家,大致的意思是说,在家乡长大的孩子因故去了别处,也许只是一个时段,也许是一辈子,也许去的是外省、外地,也许就老死在异国他乡——这种长时间的离开故土而生活在别处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和情绪。乡愁针对的是自己童年生活的地方,与现居地的距离远近有关,但这不是决定性的联系。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他成年后生活在县城也可能存有乡愁,即思念自己的村子,想念自己的童年伙伴,追忆永远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等等;乡愁更多的是用在漂泊海外的游子,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故乡)的一种眷恋之情。

为什么中国人总在想家


一个人置身于并不熟悉的环境,因为肤色、语言、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差异,即便在此生活很久也很难真正融入进去,这种情形就容易产生乡愁。“融入”是一种相互认同的过程,除了自己对新环境的认知之外,还受来自“本地(国) 人”对自己态度的影响。“融入”是一种心理感知,与别人客观上判断的“混得好不好”关系不大。居处于异乡又感到无法融入,这种状态像是“流亡”,无根,没有确定性的漂移,人在路上,心却留在了原地。

这种异己性的存在状态会强化对自己出生地的心理依赖。对一个国外移居者而言,对故乡的心理依赖也会把“出生地”放大为整个族群,即一个被称作“祖国”的共同体。“祖国”能唤起亲近感,使人感到温暖。乡愁会让人产生对故乡和祖国的归属感。

为什么中国人总在想家


在我的阅读范围内,乡愁的最好解释者是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彭塔力斯(J. -B. Pontalis,1924—2013):乡愁的俗称:想家。因为离家而生病。承受流放的痛苦,梦里回乡,没有指望,承诺被等待太久,回归终未实现。

是这样,但是这个家乡是什么?说到家乡,我们所想到的与其说是一个空间,一个地方,或许更不如说是一段时间?对时光Nevermore的乡愁。对永不再来而感受到的痛苦,拒绝改变已被摧毁的现实,对具有毁灭性的时间怀着软弱无力的愤怒,那时间不仅仅流去:它在摧毁一切。

为什么中国人总在想家


我们支持这样一种看法:乡愁在对过去(“过去主义”,骂人的话)的依恋中,寻找失去的童年。童年的时光充满想象,他却流落远方。毫无疑问是这样。但是我认为对家乡的乡愁有着另外一个根源。他不是把家乡理想化,而是对现实转过身去,对正在死亡的东西转过身去。他的愿望:无论到哪里——不管哪块大陆,哪个城市,哪种职业,哪一次爱情——他都能找到他的家乡,那个生命诞生和复活的地方。乡愁所怀抱的欲望与其说是希望一成不变的永恒,不如说是希望日日常新的诞生。

于是流去和毁灭的时间力图在一个仍然存在的地方展现它的理想面容。家乡是对生活的一种隐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