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橋擴建的路 太原地圖跟不上趟了

曾幾何時,很多人家裡、辦公室都習慣掛一幅地圖,哪條路怎麼走也習慣看地圖。但是這幾年,太原修路頻繁,讓很多人覺得地圖“過時”了。過時怎麼辦?太原市民小史就自己改地圖,把今年太原新修的橋、擴建的路都標得清清楚楚。“每年都要修路,每年都要改,補一些路或者橋。”小史說。

紙質地圖信息更新趕不上修路速度,這是不少市民的感覺。“新出的地圖,買到手裡信息就舊了。”市民韓先生說,現在他一般看手機上的電子地圖,但由於屏幕有限,想看城市全景還是很困難。

太原修路頻繁,地圖改得過來嗎?太原小夥怎麼改地圖?電子地圖是否能實時更改道路信息?紙質地圖還能不能跟上時代?帶著對地圖的好奇和疑問,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不同的橋和路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地圖年年“翻新”

“你知不知道雙塔寺街上跨幷州路的高架橋是幾車道呢?我覺得可能是四條吧。”

“前兩天去了趟陽曲縣,回來把陽興大道重新畫了一下。”

這是太原市民小史給朋友發的兩條微信,說的都是修路、修改地圖的事兒。最近,他抽空把最新修的幾條道路添加在他的太原城市地圖上。小史是一名高三學生,從小就有看地圖的愛好,以前經常買地圖,最近幾年,他發現買不過來了,因為太原每年都要新修一些道路,新建一些高架橋。於是,他開始自己手繪改地圖。

小史手上的太原城市地圖是2014年出版的,“當時剛修好中環。”記者看到,地圖上用紅筆、綠筆、黑筆畫了不少線:祥雲橋、通達橋、迎賓橋,他用黑筆畫簡筆畫,描繪橋的樣子,其中通達橋是按照效果圖畫的;南沙河快速路、南內環橋匝道、北中環高架橋,他用紅色筆描粗;甚至規劃的地鐵線路,他也用不同顏色的筆標出……有很多道路,小史都要先用修正帶粘貼覆蓋原來的地圖,然後再進行修改,細節處他要把道路上的人行橫道、上下高架橋的匝道也標出來。

由於喜歡地圖,為了能讓自己修改的地圖更嚴謹,他會特地抽空坐車去實地查看,也會向住在修路地段附近的朋友打聽情況,或者請他們幫忙拍圖。

地圖信息“落後”有些書店不賣了

“翻新”地圖成了小史的一個愛好,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是太原近年修路頻繁:四個環路、南內環高架橋、五一路高架橋、南沙河快速路、學府街高架橋等等。有的市民開玩笑:“離開太原一年,回來就不認路了。”城市發展這麼快,地圖跟得上變化嗎,書店的地圖銷售情況如何?

19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山西爾雅書店和山西圖書大廈,書店裡都有專門銷售地圖的書架,以旅遊地圖和公路地圖居多,但都沒有擺放太原城市地圖。山西爾雅書店店員說,他們書店的太原城市地圖下架了。“上半年還有太原地圖,但內容已經舊了,一直沒印今年最新版,所以都下(架)了。”店員說,這兩年城市建設太快,地圖跟不上修路速度。“另外,人們都用手機地圖了,紙質地圖不好賣。”

在山西圖書大廈,想買太原地圖得找收銀臺。“銷量還可以吧,不時有人來買。”收銀員說。記者看到,這裡賣的太原地圖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版次為2018年1月。相比太原的修路速度,這版地圖已經與實際街道有了差異。

採訪中,大多數市民都表示,現在基本不買紙質地圖,“去外地旅遊會買景區地圖。其他就很少買了,現在手機地圖隨時定位、導航,多方便。”市民郭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多數市民,覺得紙質地圖的內容滯後,也不方便攜帶。

但是,還是有市民喜歡紙質地圖。“我也用網絡地圖,但如果想宏觀瞭解一座城市情況,還得紙質地圖。”市民小劉說。另外,秦女士說,她更願意相信紙質地圖的權威性,“像手機上的地圖都是網絡公司做的,我總擔心出問題。以前我們去鄭州,就被網絡地圖導航到玉米地了。”秦女士問,製作地圖的單位是否可以考慮製作網絡地圖呢,更權威也更方便。

相關部門:紙質地圖會往更專業方向發展

據瞭解,省內沒有專門的地圖出版社,記者看到山西省地圖和太原市地圖主要由中國地圖出版社、星球地圖出版社等專業出版社出版。不過,多數地圖內容是山西省地圖集編纂委員會編制。

18日,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山西省地圖集編纂委員會辦公室,這裡主要承擔各類大、中型地圖集的規劃、立項、編制工作,負責全省各類普通地圖、專題地圖、多媒體地圖的設計、編制工作。

說到地圖更新情況,相關工作人員說,今年他們並沒有出最新版本。“我們做了測繪,也制了地圖,但是沒有出版。目前市面上的太原市地圖所用內容應該是去年的。”說起原因,這名工作人員說確實有近年太原城市修路頻繁的原因。每年,測繪人員要根據政府文件實地現場查看,然後在之前基礎上進行修改,地圖每年都更新版本。但是,以前城市道路可能幾年變化都不大,而近年來,地圖剛出版,內容可能就有不符合實際道路的情況,跟不上修路速度。

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受到網絡地圖的衝擊。“紙質地圖每年更新一次,但網絡更新速度要及時很多。”對於一些市民擔心網絡地圖不權威的問題,這名工作人員說,製作網絡地圖的公司也有專業測繪人員,網絡發佈也需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核,只是速度比紙質快得多。但是,這期間也有時差,不一定實時跟上修路情況。“另外,紙質地圖由於比例尺和紙張限制,很多細節不能印到圖上。而網絡地圖可以無限放大細節。”

很多市民感覺紙質地圖已經被網絡地圖取代。工作人員說,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但取代的主要是普通的交通圖、城區圖、旅遊圖,“比如太原地圖,2000年後銷量最高時能有10萬份左右,最近幾年銷量很低。老百姓出行,手機網絡地圖確實好用。”但是,很多專業地圖集,網絡地圖是取代不了的。比如山西省歷史、自然、經濟、環保、資源等地圖集,都需要專業人士編制,“我們現在的主要工作都在專業地圖的編制上。普通地圖我們也還在編制,最近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結束,我們也跟著在更新一些太原城區的地圖。”

對以後紙質地圖的發展,工作人員說專業性會越來越強,“紙質地圖有它的市場,它會與網絡地圖一起發展。”

山西晚報記者 馮戎 實習生 張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