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沉睡資源」轉化爲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前提下,大眾旅遊、全民休閒已經越來越成為時代的潮流。社會進步、收入增加和閒暇時間的增多,促使人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和收入用於旅遊、娛樂、運動等休閒活動中。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旅遊住宿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民宿作為一種新型的非標準住宿業態,站在了旅遊業創新升級發展的風口,開始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那麼,民宿產業是否適合規模化發展?一旦投資過熱,會不會造成供給過大呢?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有業內人士認為,民宿經濟發展最初階段,首要的是用市場換取更多民宿主的支持、加入,從而既保住青山綠水,又實現旅遊致富。儘管民宿產業在沉睡期的發展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前景讓人期待。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2013年到2014年是民宿在中國發展最蓬勃活躍的一年,也是從2013年開始中國民宿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現階段市面上的民宿從200/300到一萬多不等呈現兩極分化趨勢,也區分出了不同的消費群體。

高檔的民宿從一千多到一萬多不等,這些民宿往往會通過犧牲一定的入住率來留存高端優質用戶。而中低端的民宿多以年輕人為消費群體,該群體的人群購買力高但客單價格低;購買力最強的是中年人群,雖然購買力低,但客單價格高,這兩類人群正在成為民宿購買力的主要消費者,而有設計感有情懷的民宿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民宿的經營與連鎖酒店的經營是不一樣的,因為民宿有相當強的地域性,需要保留當地文化中有特色的部分,因此在運營上也需要一些特別的手段。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2016年後民宿遭遇瓶頸期,現在正在經歷大浪淘沙的一個過程,現階段市場會逐漸淘汰三四線民宿,但對有品質的民宿影響不會太大,這也讓消費需求不同的人可以區分。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目前,我國民宿經濟仍處於初級階段,且多數分佈於南方。民宿主要集中在旅遊景區周邊依託於旅遊景點,以景區為核心向周邊輻射形成了過於集中景區的特點,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以大理、麗江、莫干山等為代表的區域性民宿集中發展,部分地區已接近飽和。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事實上,不少民宿在經營上存在著類似房地產行業的投機行為。一些民宿客棧經營方在租賃物業後經營不到一年,藉助民宿市場的紅火和地理位置優越,將酒店客棧經營權溢價20%左右轉讓,這有悖於民宿業的可持續發展。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另外,由於民宿參與成本較低,單體規模較小,因此民宿入住也呈現冷熱不一的現象,部分能盈利的門店不多,那麼,究竟什麼地方適合做民宿呢?業內人士指出,最好是臨近主力消費市場,例如“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還要有一定的自然資源,這是基本條件。進一步的要求是能有一些歷史文化底蘊,讓遊客能夠有精神上的探索和享受。

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民宿經濟的未來究竟有多樂觀?

所以,未來民宿行業應當聚焦於如何走出瓶頸,要將“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成本,仍然存在諸多不容樂觀的問題。

對未來民宿的發展是否看好 (單選)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