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消費降級」焦慮了你的生活

最近,朋友圈裡的朋友們都熱衷於給自己的生活下一個定義:消費降級。今年年中,全國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到15年來的最低,“消費降級”成了被頻頻提起的詞語,秒殺爆款9塊9的商品、涪陵榨菜銷量倍增……這些現象被大家看做是消費降級的體現。讓我們來冷靜想想,我們真的消費降級了嗎?

消費降級是一種謬論

吃榨菜和泡麵,拼多多爆紅,共享產品盛行……這些讓許多人開始相信消費真的降級了。朋友圈裡,大家相互傳遞著焦慮,連出門不打車、旅遊住民宿都成了“貧窮”的表現。實際上,這是許多營銷號為了炒作出閱讀量和傳播量而製造販賣的“廉價焦慮”。從什麼時候開始,許多人認為只有買奢侈品、任性吃喝玩樂才是消費升級,難道只要買不起、吃不起、玩不起,就都是消費降級,昭示著我們完了?


別讓“消費降級”焦慮了你的生活


實際上是消費更加理性

仔細觀察自己的生活,觀察網絡上的熱點話題,我們不難發現,大家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年輕人追逐網紅品牌可價值不菲:30多塊錢一杯的網紅奶茶;近3000塊的吹風機;為了加強自我管理而辦理的300、400塊一節的健身私教課……中年人也不敢落後,單是給孩子報的各種費用高昂的培訓班,就足以讓家長“吃土”。某品牌新出的售價3500元的自動捲髮棒在朋友圈刷屏,這明明是消費升級的表現。


別讓“消費降級”焦慮了你的生活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撰文指出,有人把消費降級概括為“花最合理的價錢,買最合適的商品,理性地消費,過更聰明的生活”,其實質並不是所謂的消費降級,而是理性消費、環保消費等。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同比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增速與上半年持平,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別讓“消費降級”焦慮了你的生活


​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消費降級”其實並不存在,更多體現出來的是“消費升級”。為了自己買不起上千塊的護膚品、吹風機而認定自己是消費降級,倒不如冷靜反思一下自己的消費是否理性。在自己收入能夠承擔的範圍內消費,才是合理的、可持續的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