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来源:潘幸知(ID:sharpshow)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咨询室里,小玉流着泪向我倾诉:老师,我老公要跟我离婚。

我们结婚已经16年了,彼此都是对方的初恋,人人都说男帅女靓很登对,我们在一起曾经很美好。

上个月他说,对我完全没感觉了,他喜欢上别人了,但中间又否认有别人,那样说只是为了让我死心。他从来没在外面过夜过,我也认为未必是真的出轨。

我不离,他说了肯定不会起诉我,可是现在他动不动跟我谈离婚,我快要疯了。

这些年他也一直很爱我,最近是我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在言语上伤害他,他就爆发了,一发不可收拾……

他说净身出户,什么都不要都给我和儿子,离婚之后只想单身修行,还说亏欠我太多太多。我说我不要钱,我要你用下半生来还。

昨晚我借酒浇愁,头晕得厉害,他正好回来,夺过我的酒杯,帮我洗了澡,把我抱到床上。他一直是很善良很温暖的男人。

可是,他为什么对我没感觉了?”

这不是一个传统印象中的“渣男”。

他是对婚姻失去了期待和信心,哀莫大于心死,亲密关系走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曾经坚信,“没有你,生命就没有意义”,而今觉得“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

“他是怎么样对婚姻失望的?”这是很多婚姻中,妻子共同的困惑。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合作”式婚姻让人迟钝

两性相处,可以有两种模式。

  • 一种是夫妻各自照管自己的需求,会主动向对方提请求,但不主动关照对方的需求。这叫“合作”。


  • 另一种是夫妻既照管自己的需求,也主动关照对方的需求。这叫“共有”。


如果一个妻子只想照管自己的需求,就是跟丈夫“合作”。两人之间像筑起一面单向玻璃做的墙,墙上只开一个窗口,用来传送双方的请求。

平时妻子不用看见丈夫,只想看见自己。这种设置只适合在婚恋初期释放男人的受虐欲。

小玉的老公最开始是深爱妻子的。结婚头两年,他每天雷打不动地接小玉下班,承担大部分家务。后来有了孩子,他成了小玉闺蜜口中的模范老公和娃爸。

但他也对妻子有期待:


他喜欢妻子安静温柔地听他说话;工作中受挫时,他希望妻子能关注体谅安抚;两人遇到问题吵架冲突时,他希望妻子控制情绪、适可而止;他希望妻子像恋爱时那样理解他关心他,双向付出而不是单向付出。

这些需求,男人很难经常主动表达出来,但小玉好像变得越来越“迟钝”,很少会回应老公。

更重要的是,小玉好像不知道负面感受需要被修复。

他们生活中常有一些小摩擦:


比如小玉老公开车,一个急转弯,小玉大叫“开慢点”;小玉和老公一起去旅游,小玉埋怨老公半天没有找到合适的餐厅。

这类摩擦在所难免,但引发的负面情绪却会积累——通常一点笑话、赞扬和亲近交谈就可以消除这些负面。

但在“合作模式”中,小玉习惯于只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对配偶的感受就非常被动,日复一日忽略老公的感受。

老公也慢慢不再信任小玉,小玉在他心目中的感觉也越来越疏淡。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真正的失望

不会因为和好而消散

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就会在日后爆发冲突。

小玉跟老公也经常在吵架中“炒旧饭”。一些失望事件是容易被隔离和遗忘的,但被遗忘的失望,往往藏着两个人深层的人格冲突。

两个人发现,这事没法进行沟通和协调,双方意外地遭遇了难题,往往不约而同地回避。

有了孩子后,小玉的注意力几乎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老公多次提到孩子的年龄,可以跟小玉分床睡了,但小玉一直拒绝。

老公又提出,小玉只跟孩子说话,不怎么跟自己说话。小玉大多数时候也敷衍了事,老公心里的空洞越来越大。

小玉还以为,老公的不爱是突然发生的——“他也一直很爱我,最近是我变得暴躁易怒,经常在言语上伤害他,他就爆发了,一发不可收拾。”

却不知道这么多年来,老公一点一点妥协,放弃自己家。就像一湖死水,长期旱晒,渐渐干涸。直到一天他突然惊醒,觉得这段婚姻毫无意思,决意离开。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过度“角色化”

会给婚姻埋下敌意

小玉开心自己有一个好老公,但同时也就有了高标准的“好老公模板”,她经常跟闺蜜谈论什么样是男人,什么样是老公。


“男人不就是得帮女人做决定的吗?”“不以家庭为重的老公还叫老公吗?”

当老公逐渐偏离这些标准时,她感到非常失落和不安,于是情不自禁地经常指责老公。

婚姻中过度角色化实际是一种物化,一方太依赖角色感来获取安心,把人套在一个角色人格的模子里。

这个模子越僵硬,对方越不舒服,内心的抗拒和不满也就压抑积蓄,越埋越深。

其实,小玉老公也同样深陷于“角色化”的陷阱里。

作为一个男性,他比较含蓄和粗糙。发生上述摩擦时,他既没有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没有中性平和地回嘴,而是做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

他完全可以说,“你大叫会把我吓着。”或者简单地说“你别叫嘛”,“你还不是没有找到。”

美国“婚姻教皇”戈特曼说:夫妻关系不恶化的关键,是有能力在“中性的盒子”里吵架——吵归吵,情绪可控。

被婚姻角色长期桎梏的一方会对婚姻厌烦,觉得这是一个让人窒息的围城。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我嫁给了暖男,最后却离婚了”


只要不完全承诺

关系总是脆弱的

两性关系的珍惜和投入,会给人带来内在的“关系价值感”——“在你的眼里,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最重要的人”。

这不同于现实条件的外在价值感,无法完全用金钱、才能、外表所弥补。

关系价值感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真心的投入,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总是不满意的、草率结合的,内心往往不会真的“许下承诺”,不会真心投入。

日复一日的细节会暴露你的心,很难骗过朝夕相处的伴侣,伴侣也得不到“关系价值感”。长期以往,失落和委屈就会积聚。

昔日乡土文化下的中国,男女结合是为了生育和财产分配,而现代婚姻却是为了爱情、依恋、精神成长,人们越来越需要自己的伴侣同时是朋友、知己、恋人、父母、心理医生……

这样的需要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我想,只有看到了彼此的需要,也同时试着去接纳关系中的不完美,允许彼此在成长中慢慢进步,才有可能发展出深度持久的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野海潮,情感集团明星咨询师,专研婚恋情感冲突。以理性思维解事,带人文情怀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