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宁夏篇章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大武口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始终把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措施,落实责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狠刹婚丧喜庆等事宜大操大办,引领广大干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文明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文明乡风。

01

加强宣传,不断提高知晓率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一是大力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理念,不断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额彩礼贺礼等陈规陋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搞攀比等不良风气;二是充分发挥包村干部、村居网格员的入户宣传作用,将移风易俗融入每一项工作中,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签订婚丧简办承诺书等形式进行“面对面”宣传,先后出动宣传车辆,发放倡议书、承诺书,微信群积极推送转发,在各村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村居大喇叭进行宣传,扩大移风易俗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同时,发挥固定宣传栏、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的积极导向作用向村民传播文明新风。在重点道路、办公场所显眼位置、群众聚居场所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印制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万余份、移风易俗宣传折页5000余份;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覆盖面;三是将“善行义举榜”和“道德红黑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以“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为主题,在村(居)和窗口单位定期张榜更新;

四是充分利用道德讲堂、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村民议事会、专题讲座、移风易俗故事分享会等载体,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和传播乡贤文化,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帮助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五是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各村居打造内容新颖内涵丰富的“文化墙”,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构筑村居“精神高地”;六是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辟专栏向群众传播文明新风,在春节、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期间利用各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传播媒介向广大干部群众推送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倡议书》,号召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推动移风易俗,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02

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求实效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下发了《大武口区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大武口区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第八巡视组反馈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移风易俗等方面问题的整改方案》,建章立制强化工作。一是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通过培训会加强全区各单位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识,助推移风易俗各项工作。二是充分发挥村监会、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老党员、宗教界人士、乡贤人士的作用,完善红白理事会,教育、监督、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弘扬勤俭节约、文明简朴的传统美德。三是在全区12个村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结合各村居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理事会流程》并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促进红白理事会按章办事、主动作为、在破除不文明婚丧习俗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修订《村规民约》,对婚丧喜事办理流程、彩礼标准、宴席规模、参与范围、用车档次等事宜及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上墙公示,下发到户;相互监督,形成共识;落实“婚丧喜事简办承诺”制度,发挥红黑道德榜的约束作用,对承诺不履行、贯彻不到位的干部、群众进行黑榜通报,增强道德约束力。目前,“一会一约”已实现全覆盖,《村规民约》修订率达到100%。

五是开展移风易俗“过筛子”。根据《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做好对行政村“过筛子”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区文明办对全区12个村“过筛子”8次,不断梳理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齐短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

03

典型引领,发挥标榜作用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一是

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星海镇建设尚俭星海”活动,发动干部群众在“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我先行”百米横幅上签字承诺,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深化拓展“强素质树形象”,贯彻移风易俗。积极探索“党建+移风易俗”、“党建+群众教育”等模式,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利用节日节点,强化典型推动。结合“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移风易俗模范户、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美丽乡村活动的开展, 选树一批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2018年评选文明市民30人,文明家庭34户,最美家庭40户,移风易俗模范户47户,星级文明户160户,最美家庭11户、五好文明家庭53户,“好婆婆好媳妇”108 人,各级道德模范30余位。四是城乡结对共建,实现优势带动力。结合全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优势,开展了40个文明单位与12个村、8个农村学校的教育、文化、环境、文明、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共建活动,以城带乡、以城促农,助推移风易俗。五是
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道德讲堂等创建活动相融合,助推乡风文明。

04

脱贫富民,倡树新风正气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教育引导群众在婚丧喜庆活动中,自觉抵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逐步解决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开创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鼓励群众举办一场既热闹浪漫,又勤俭节约的集体婚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影响和带动全镇婚事新办简办,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坚决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把人情负担减下来,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05

丰富文化生活,推动文化感染力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和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标准化乡镇文化站建设,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广场文化艺术节、戏曲进校园和全民阅读系列文化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抓住举办农村春晚、唱大戏、文化活动周、“送戏下乡”等活动契机,发挥隆湖文化浓厚自身优势,通过自创、改编、自演舞蹈、小品、戏曲等多种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加深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理解,增强树立文明新风的主动性。

供 稿:大武口区文明办

责 编:侯 慧

审 核:曹 强

移风易俗|大武口区移风易俗工作全覆盖,助文明社风、乡风、民风再上新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