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历史的机遇

纵观人类历史,建立一个古典帝国有两大基本条件——众多的人口和一大块儿高生产力的土地。然而这两点蒙古高原都不具备,是一系列的历史巧合为蒙古崛起准备了前提条件。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当时的汉人政权偏安一隅,女真人的金朝已建国百年,由盛转衰;西边则是西夏、西辽、畏兀儿、花剌子模等一票小国,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这给蒙古留下了充足的野蛮生长的空间。天才铁木真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疯狂兼并其他蒙古部落,蒙古政权便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到灭金以后,再也没有谁能抵挡蒙古骑兵了。

若是在其他朝代,中原王朝(无论汉人还是满清)是绝不会坐视蒙古统一的。铁木真在打部落战争的时候就会被干涉,很可能连蒙古本身都无法完成统一(参考明清对蒙政策)。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推断的。我们不妨想想这个问题,倘若不是历史的巧合,为何蒙古人在历史上只建立过这一个帝国,在此之前或之后从来没有建立过一个类似的帝国?事实上,北元灭亡以后直到现在,蒙古各部再也没有像成吉思汗时代那样高度统一过,多数时间都以松散的部落联盟形式存在。

二、天才的降生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邓爷爷曾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一段时间。”有些人就是能以一己之力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铁木真也属于这类人。

他从来没读过兵书,却有着极高的军事造诣;从小放羊捕猎,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却眼光长远、格局宏大;从来没学过心理学,却深谙人性,无论是驾驭群臣还是打心理战都得心应手。这一切只用“天才”二字来解释。

如果没有铁木真,蒙古人民也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一段儿时间才能统一。然而历史的窗口期就是那么几年,晚一步通常就是另一种形势了。

三、草原上的骑兵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德国人古德里安开创闪电战之前,坦克都是被分散在步兵师里,用来掩护步兵冲锋的。古德里安创造性地把千百辆坦克聚集在一起编成装甲师,利用坦克集群的机动性、冲击力、强大的火力,撕碎、冲垮敌人的防线。当时没有一个兵种能与这铁甲洪流正面交锋,除非坦克会战,以坦克打坦克。

骑兵就是中世纪的坦克。我小时候读历史的时候常常会想,为什么汉族步兵就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骑兵呢?用刀剑砍不到可以用长矛刺呀。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当你把长矛刺进第一个骑兵身体里还没来得及拔出来的时候,第二个骑兵就已经用弯刀带走了你的生命,并继续向前冲去。他们并不是像电视或者游戏里的骑兵那样,停下来跟步兵你一刀我一枪地对打。真实战场上的骑兵会把速度加到最快,这时候只需要握紧弯刀,把刀刃对准步兵,用马的速度即可割开步兵的脖子。

成千上万骑兵集体冲锋的时候,那冲击力像洪水、雪崩、泥石流。你可以杀死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就像雪崩时你可以用手拨开最先靠近你的雪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骑兵会冲垮步兵的阵形,让步兵军心动摇,与长官失去联系,最后因惊慌失措而四散奔逃。失去组织的士兵,无论数量多少,都是待宰的羔羊。

骑兵是中世纪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但仍有办法可以有效阻挡骑兵的铁蹄,那就是——筑城、修堡垒。本可以在平原上纵横驰骋的骑兵,遇到了一座座城池和堡垒,便不得不一颗一颗地拔钉子。对人口较少的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个极大的损耗。然而,很不幸,成吉思汗找到了一套残忍但很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成吉思汗汗纪念碑在 zonjin boldog

四、残忍但有效的战法。

速不台用他的老办法:驱使俘虏背草,填城濠。俘虏人数极多,城濠立刻被填平了几丈长。——黎东方《细说元史》

蒙古军每到一处,并不直接攻城,而是先扫荡城市周围毫无抵抗能力的农村,把人口和粮食统统掳掠一空。然后逼迫各村庄的壮丁走在前面冲锋、爬城、或者制造云梯炮架与背抬云梯炮架。至于老少妇孺,也可以用来消耗城市守军的箭簇。

首先,这样做达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以敌国的资源削弱敌国的力量。其次,对守城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多守城士兵都来自城市周围的农村,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父老乡亲被逼着到自己手里送死,不知道作何感想。

当掳掠来的农村人口消耗得差不多了,就轮到非嫡系军队冲锋了。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在灭金灭宋进程中,所用之兵多数是汉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女真人和契丹人。拔都西征与旭烈兀南征,所用之兵多数是突厥人种,而非蒙古人。蒙古人做什么呢?在战场后方督战,杀掉不愿意上前拼命的其他民族士兵。

直到成吉思汗逝世之时(1227年),真正的蒙古军只有十二万九千人,这是当时蒙古人民所能承受兵员的极限。这十三万人怎么打得下的那么广阔的疆域?靠的就是千千万万的替死鬼。

还有一个更惨无人道的战术,那就是——屠城。人类历史上,屠城这种事屡见不鲜,但是把屠城当做战术的来执行的,好像只有13世纪的蒙古军。

铁木真定下的规矩,立即投降的城市,城内的人可以免死。不立即投降,而抵抗了若干天的,城破之后便一定要屠。这是个散播恐惧、诱发投降的心理战。

屠城之后,幸存的人会把恐慌传染到其他地方。守军将领看到蒙古军十分残暴,而本国政府又软弱不堪,便争相献城投降。况且对将领来说,只要肯投降,不仅可以不死,而且有大小官做。此外,投降的借口也很好听,避免城中百姓生灵涂炭嘛。然而,放下武器的人怎么可能会得到优待?蒙古军舍不得屠杀这些投降的普通士兵和无辜百姓,毕竟在下场战役中,他们还要起到炮灰的作用。

就这样,蒙古军形成了

一个以战养战的良性循环

为什么蒙古帝国是逆天的存在?蒙古帝国强大的武力之源究竟何在?

纵然铁木真及其继任者还有很多高明的决策和手段,但我认为这个以战养战的良性循环才最重要的战略,正是它使蒙古政权掠夺汲取其他民族的养分得以野蛮生长,同时它也是历史上任何以小博大战争中成功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