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波瀾壯闊40年——以江西改革開放爲例

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的主旋律,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江西,這片孕育、探索、實踐改革開放的紅色故土,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革故鼎新,開拓進取,收穫了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

李建華:波瀾壯闊40年——以江西改革開放為例

一、農業大省的歷史性轉型

1978年,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和支持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以及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1979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吹響了江西改革開放的號角。

江西與全國一樣,改革率先從農村邁出步伐。1979年初,廣昌縣長橋公社石田生產隊開始實行“三包一獎”(包工、包產、包成本、超產獎勵)的生產責任制,並迅速擴展開來。到1982年春,全省形成了多種生產責任制形式並存、以“雙包”生產責任制為主要形式(佔總數的86.5%)的局面。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1982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為發展農業多種經營,提出要寫好“田園詩”、畫好“山水畫”。1985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戶辦、聯戶辦、村辦、鄉辦“四輪驅動”方針,促使鄉鎮企業迅速發展起來。

農村改革的示範效應和城市廣大幹部職工要求改革、參與改革的熱情,促使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邁開步伐。1984年4月11日,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頒佈《關於當前經濟體制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對以改革工業企業和流通管理體制為重點的城市改革作出了部署。全省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拉開大幕。

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之後,中共江西省委在全省開展生產力標準的學習和討論,提出從1988年開始,用5—7年的時間,在全省打一場農業開發總體戰。1990年9月召開的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把江西經濟大廈建立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打一場農業開發總體戰,加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業工業化。

江西對外開放首先對外貿體制進行探索,建立外貿機構,擴大地方的外貿經營自主權。1988年4月,江西宣佈從南北兩頭進一步打開對外開放大門。這標誌著“南門北港”的戰略構想正式形成。同時,江西也進一步推進區域突破。1987年底,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敞開南北兩頭,搞活中心城市,打開內陸山區,梯形推進開放”,主動與沿海地區的開放政策“接軌”。1990年9月召開的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要充分利用江西特殊的經濟區位,對沿海發展外向型經濟繼續實行“支持、跟進、接替”的方針。

二、“京九”助推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和10月黨的十四大勝利召開,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新階段。

1992年1月30日,鄧小平南巡途中在鷹潭接見江西省主要領導,成為江西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他語重心長地說:“穩定發展我贊成,但只要能快一點,還是爭取要快一點,膽子要大一點,放得開一點;不能膽子沒有了,雄心壯志也沒有了;有機遇能跳還是要跳。”2月2日,中共江西省委召開常委會議,根據鄧小平在鷹潭的重要指示,提出“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放得更開一點、使經濟發展更快一點”的發展思路,作出了建設昌九工業走廊、在樟樹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和在6家國營工業企業進行轉換經營機制改革試點等重大戰略決策。

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昌九工業走廊的戰略決策後,1992年2月17日,批轉下發了《昌九工業走廊總體規劃要點》。為加快建設昌九工業走廊,江西省人民政府又先後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措施,包括《江西省關於鼓勵開發建設昌九工業走廊的規定》《江西省關於昌九工業走廊房地產經營管理規定》《江西省關於鼓勵外商投資昌九工業走廊的規定》等。

1993年4月召開的中共江西省委第九屆八次全體會議提出,要突出抓好昌九工業走廊、沿長江經濟帶和景德鎮外向型經濟區的建設;繼續增強浙贛鐵路沿線地帶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帶動周圍地縣的發展;根據國家關於1995年建成京九鐵路的部署,加快沿線地區如吉安、贛州等的經濟開發,使全省生產力佈局儘快由北向南推進。1995年8月召開的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抓住京九鐵路貫通和沿長江開放的機遇,以京九沿線為主幹、浙贛沿線為兩翼,開創大開放格局,拓展生產力佈局。生產力沿京九線和浙贛線兩翼展開,對於推動江西經濟的均衡佈局和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江西的對外開放在1992年前後開始發生一個顯著的變化。1992年初,國家實施沿長江開放開發戰略和修建京九鐵路。8月,國務院決定九江為長江沿岸對外開放城市,南昌享受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有關政策。這幾項決策,使江西對外開放的環境和條件得到重大改觀。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南北對接、東西推進、全方位開放格局的目標。1992年,江西對外開放由贛東贛南邊際地區拓展到全省腹地,由部分行業擴大到三大產業,形成全省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三、“在中部地區崛起”的探索

2001年12月,時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提出江西要“解放思想、跳出江西看江西、從全國看江西”。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又提出了“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奮鬥目標。江西是中部六省中第一個提出在中部地區崛起的省份。

在實施加快工業化、大開放主戰略的進程中,中共江西省委根據實踐發展的要求,不斷豐富和完善全省經濟發展戰略。200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2004年1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進一步深化了改革的方案,把“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融入新的發展模式。2006年12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會議提出了“在新的起點實現江西崛起的新跨越”的目標,確定深入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的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統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開放和改革攻堅戰略,深入實施科教興贛、人才強省戰略,深入實施生態立省、綠色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和諧發展戰略。

實施大開放主戰略,需要重新定位江西在區域發展中的地位。中共江西省委在2001年提出,努力使江西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梯度轉移的承接基地、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勞務輸出基地和旅遊休閒的“後花園”。2003年7月深化和完善了“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戰略定位,作出了“對接長珠閩、融入全球化”的戰略決策。2005年11月,將這一戰略概括為“對接長珠閩、聯結港澳臺、融入全球化”。2006年12月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不斷提高“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建設水平,努力把江西建設成融入國際國內分工體系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高素質勞動力培養輸送基地和麵向海內外的旅遊休閒“後花園”。這被稱為新的“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是對江西對外開放的定位和層次的提升。

四、共繪新時代江西新畫卷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順利召開,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新時期和新階段。江西積極適應這一新形勢新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堅持把中央精神與江西實際緊密結合,努力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在江西深化、細化、具體化。

2015年3月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提出了“三個著力”,即“著力推動老區加快發展、著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推動作風建設”等殷切希望。

2016年2月1日至3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江西視察,在講話中提出了“四個堅持”,即要求江西堅持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堅持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堅持把共享理念落到實處,堅持弘揚井岡山精神。

2016年11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召開。大會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新的希望、三個著力、四個堅持”的重要要求,提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而奮鬥。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12月25日召開的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的“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奮鬥目標,是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升級版,是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江西行動。201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0818.5億元,首次邁入“2萬億元俱樂部”;產業結構出現“農業比重歷史性降到10%以下、服務業增加值超過工業比重”兩個轉折性變化。GDP增速保持在全國第一方陣,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充分反映出江西在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全力推進轉型升級中,收穫了經濟發展“量質齊升”的新跨越。

2018年7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在南昌召開,會議擘畫了江西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的路線圖、施工圖,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建設的戰略思路,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中共江西省委工作方針和路徑抓手,推動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改革創新、擔當實幹,共繪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新畫卷。

在對外開放方面,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恆實施“大開放戰略”。2013年7月,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致力於打造具有江西特點開放型經濟升級版,以新一輪大開發促進新一輪大發展。2014年1月22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贛州綜合保稅區。2014年2月,《關於全面擴大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升級的實施意見》出臺。2015年5月,《江西省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施方案》制定。2016年2月9日,國務院批覆設立南昌綜合保稅區。2016年5月24日,《關於深入貫徹開放發展新理念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意見》印發。2016年6月14日,國務院批覆設立江西贛江新區。2016年11月召開的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打造內陸雙向開放高地”,標誌著江西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形成。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江西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全方位提升。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達到3119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242元,近五年年均增長10.3%,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期年均增速高出1.1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貧困發生率由12.6%下降至2.37%,脫貧攻堅質量和成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大力推進健康江西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提高到90%以上,以取消藥品加成為標誌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徹底終結了“以藥補醫”的歷史。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11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發掘驚豔世界。群眾性體育活動蔚然成風,競技體育成果豐碩。這一系列亮麗的經濟社會發展答卷,浸透著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濃濃的民生情懷,鐫刻著各級黨委、政府堅毅有恆的改革開放足跡,讓人民看到了江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

江西改革開放40年,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始終堅持立足江西省情,清醒認識和把握經濟欠發達這一基本省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始終咬定發展不放鬆。在發展視野上,跳出江西看江西,把江西的發展置於全國乃至全球的發展格局中去謀劃;在發展目標上,針對江西農業比重大、工業化滯後的實際,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解決“三農”問題有機統一起來,全力推進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在發展路徑上,著眼於“環境是最大的品牌”,從改善和優化發展環境入手,實施外源型發展和內源型發展雙輪驅動;在發展理念上,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既要興贛更要富民,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江西堅持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積極探索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的新路徑,推進綠色發展,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改革開放40年是江西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全省人民不僅擺脫了貧窮,而且實現了從溫飽向初步小康的跨越,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發展勢頭喜人。但是,江西作為欠發達省份的地位還沒有根本改變,與全國平均發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面對差距,全省人民最重要的就是堅定信念,增強信心,勇於跨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堅定不移地推行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和完善發展思路,進一步尋求改革創新之計,開放圖強之策,後發制勝之道,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開創建設富裕幸福美麗現代化江西新局面。

(作者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