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太“黏”人!4招让“黏”宝宝变聪明宝宝

不少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时,孩子玩耍得很好,一转身,他却像丢了魂似的;睡觉时要自己抱着睡,连上厕所他也要待在门口等着;如果爷爷奶奶过来带他走,他绝不干,甚至大喊大叫、哭闹不止——自己简直被黏得精疲力竭!

其实,妈妈们应该高兴才对,这说明孩子与自己建立起了感情,心理学上称之为依恋。

依恋是婴儿正常的心理现象,是以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为基础的。只有宝宝的记忆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加上有家人带给他满足和愉悦的经验后,孩子才能与自己的父母产生依恋关系。相反地,如果孩子快一岁了还没有依恋的表现,反而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就不能表现出正常的依恋和分离性焦虑。

宝宝太“黏”人!4招让“黏”宝宝变聪明宝宝

另外,安全性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形成一生健康心理的基础,妈妈付出的辛劳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妈妈该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呢?

首先自己要养精蓄锐,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这是孩子心境愉悦的前提。

其次,因势利导地化解“冲突”。孩子依恋形成的时期正好也是自我意识萌发的时期,因此他一方面与您“黏糊”,另一方面又会不停地挑战您的权威。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说出抛弃或者威胁孩子的话来,像“你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你再哭,我可走了”等等。家长或许发现这些话可让孩子霎时变老实了,但您可能并不知道,这种“老实”是由对被抛弃的严重惧怕所引起的,是以孩子安全感的损害为代价的。

宝宝太“黏”人!4招让“黏”宝宝变聪明宝宝

再者,注重家庭带养的方式。分离性焦虑顺利度过需要家长对孩子的需求保持高度的敏感,并且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宝宝新生儿时期,应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需求给予充分满足。随着月龄的增加,家长要充分给予孩子看、听、啃咬外界物体的机会,尤其注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要限制孩子啃咬,以让孩子感知世界。

在大动作发展方面,给孩子提供自主活动机会,促使孩子去翻身、爬行。为已经会爬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平面爬行和上下攀爬的机会。孩子会在爬行中充分感知外界环境,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对外界了解越充分,孩子的不可控感越小,其度过分离性焦虑时期就越顺利。相反,孩子如果一直被过度保护,那么,一旦离开妈妈,变得六神无主就不奇怪了。

宝宝太“黏”人!4招让“黏”宝宝变聪明宝宝

最后,要遵守承诺,与宝宝建立信任关系。要把孩子当成大孩子来看待。如果要离开,提前告诉宝宝,同时要告知宝宝“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不要不告而别,也不要该回时不回。还要注意,离开时间要循序渐进。比如先离开半个小时,并向孩子保证半小时后回来,逐渐增加到半天。如果每一次您都能在孩子预期的时间回来,即使下次您离开时宝宝可能还会焦虑,但您一次次地按期回来就会带给他一个经验:妈妈说回来就会回来的。渐渐地,即使妈妈不在,宝宝也会安心。

总之,妈妈要多些耐心,总有一天,“黏”宝宝也会成为聪明的宝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