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停牌超三年,漢能欲將其私有化後在A股上市

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00566.HK,下稱漢能薄膜發電)被香港證監會強制停牌三年零三個月後,漢能方面決定將其以私有化方式迴歸A股市場。這一決定的宣佈略顯突然。上市公司停牌三年多以來,漢能一度積極推動完成香港證監會提出的復牌必要條件。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月23日在官網發佈公告稱,由於港股上市公司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於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第二屆第7次董事會批准,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收購價格為每股不低於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私有化之後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我公司已於2018年10月12日向上市公司發出了私有化建議。上市公司於2018年10月18日召開董事會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做出決議:一致同意我司提出的私有化建議。上市公司要求我司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要求完善落實該提議方案,上市公司將按照相關法律程序報相關機構審批。”上述公告稱。

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及漢能薄膜發電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李河君,漢能薄膜發電尚未發佈私有化相關公告。近年來,早前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光伏巨頭出現一波私有化迴歸A股浪潮,原因多是由於美股、港股資本市場對光伏企業的估值普遍偏低,與A股存在估值落差。漢能回A的大背景則與之不同。

與中國光伏產業主流選擇晶硅電池組件技術路線不同,漢能控股集團及其實際控制人李河君一直堅持薄膜電池路線。薄膜路線的優點是柔性化、利用場景更靈活,但在市場成熟度和成本上晶硅組件更勝一籌。李河君由水電行業起家,漢能位於雲南省金沙江干流之上的金安橋水電站,是全球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水電站。據官網資料,目前漢能水電權益總裝機量超過600萬千瓦。2009年,李河君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

漢能薄膜發電當前股價3.91港元。在港股市場,漢能薄膜發電曾被稱為“神話”,股價曾在兩年內大漲1800%,從港交所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市值股票,搖身一變成為不亞於推特和特斯拉的行業巨頭。2014年,漢能薄膜發電實現營業收入96億港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59.58億港元來自制造分部向大股東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進行銷售。在純利方面,當年漢能薄膜發電共錄得純利33.08億港元,比上年增長64%。

2015年5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在半小時內腰斬並緊急停牌。當天,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在短短半小時內跳水近47%,市值蒸發上千億人民幣。當天10時40分,漢能緊急停牌。數天後,香港證監會宣佈已就相關事務進行調查。當年7月15日,香港證監會勒令漢能薄膜發電強制停牌,至今未能復牌。股價腰斬之前,漢能薄膜發電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屢遭質疑。

股價腰斬一年之後,漢能薄膜發電在2016年5月20日深夜公告,李河君基於加強公司治理的原因,辭任上市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但李河君依然擔任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一職。

2017年1月23日,香港證監會公佈了漢能復牌的兩大必要條件,分別是:第一,漢能薄膜前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李河君及四位現任獨立董事(趙嵐、王同渤、徐徵及王文靜),同意在證監會展開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4條的民事程序中不抗辯責任和證監會尋求的法院命令;第二,漢能薄膜需發佈一份“披露文件”,對公司的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和前景等資料,作出詳細披露。

截至2017年9月4日,證監會提出的第一個復牌必要條件已經完成。漢能薄膜發電曾於當時公告,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第二個復牌必要條件。

與各地方合作的移動能源產業園是眼下漢能全力推動的業務。根據公開資料,漢能集團計劃在全國佈局建設10個“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根據漢能薄膜發電2017年財報,漢能的移動能源產業園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第三方投資者及漢能移動能源控股聯屬公司共同出資,組成產業園項目公司,採取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的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建立股權投資基金,實現資本與項目的對接。漢能旗下公司在項目公司中所持股權不超過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