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时代葫芦头当学徒 文

在大时代葫芦头当学徒 文/马正民

1956年,我被西安市饮食公司从蓝田县招来西安,学习餐饮。当时同来的蓝田娃很多,大约有一百多人,我和一位同乡被分配到竹笆市的大时代葫芦头泡馍馆工作,我们二人非常高兴。竹笆市当时是西安的中心,离鼓楼、钟楼很近,并且云集着很多饮食餐点和名贵食品。我们大时代葫芦头的旁边就有樊记腊汁肉店、王记羊血店、天福楼等,阿房宫电影院也在我们的对面,这么热闹的地方对我们两个从没有来过西安的乡下娃来说,吸引力不用说。于是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在当年,学徒娃不叫学徒,叫相公。师傅也不称师傅,叫大,如师傅姓杨就叫杨大,姓李就叫李大等。因为解放没有几年,旧的风俗习惯还没有转变,顾客还把我们这些招待员叫堂倌。我进大时代葫芦头没多久,饭馆由私营转公私合营,内部叫国营六食堂。我们食堂员工加经理共有11人,其中,蓝田娃就有6个。当时饭店条件很艰苦,没有自来水,每天从早到晚都要从对面涝巷去担水,每天用水大约10多担。我们还要去购买做葫芦头的各种原材料,每天早上天不亮,我就担着两个竹笼到炭市街取肉、下水、骨头等,按时担回,然后交给技术师傅进行加工、清洗。之后,我还要到门前生好炉子,架好白铁锅熬汤到10点,汤要熬到奶白色状态,方能开门营业。

由于我们的葫芦头味道很好,顾客自然盈门。西安市的众多老艺人是我们店的常客,如秦腔老艺人张建民、乔新贤、李正敏、田得年、李爱云、晋福长等等。我们当时的生意很好,常常受到上级好评。

在此期间,为丰富员工们的文化生活和提高饮食公司的知名度,西安市饮食公司在东大街国营一食堂还成立了“秦腔自乐班”,我也是自乐班的成员。我们排出了很多折子戏,如《二进宫》《三对面》《探监》等等,还在西安市周边巡回演出,受到各界朋友欢迎和支持。

在巡回演出的当中,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事。有一次,我们在五四剧院演出,我演《探监》里田郎这一角色,结果我因店内活要干完,没能按时到达剧院。等我跑到剧院门口时,门卫不叫进去,他们不相信我是演员,我只能蹲在门外焦急地等待。前面几个折子戏已经开演了,等我们的戏快要上演时,大家发现演田郎的娃还没有到场,这戏可咋演啊?于是,大家急忙寻找,等他们跑到门口张望寻找时,发现我蹲在门外。经过与剧院工作人员沟通,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我拽起就往里跑,赶紧换衣服化妆,登台上演。虽经历了周折,但演出非常成功,我还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表扬。

(来源:2018年08月19日西安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