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系列:從一顆棗到一個節 神木黃河沿岸村莊這樣「棗」出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與黃河為鄰的神木市馬鎮鎮,經過多年的環境整治,發展起了紅棗產業,環境也越來越好。

在陝西神木市東南黃河沿岸,依山傍水綠意盎然,很多鄉鎮沿黃河而興,近年來的遊客絡繹不絕。而在多年前,這些沿河村落卻是光禿荒蕪,一到雨季洪水氾濫,直接就淹沒了農民的莊稼地。經過多年的環境整治,小鎮不僅發展起了萬畝棗產業,護住了生態環境,也走出了自己在發展中的新路子。

馬鎮鎮合河村 棗路開啟村民新出路

在神木市馬鎮鎮合河村的棗園地裡,記者見到了正在查看棗園的村民白懷偉,“早上雨下的大,我過來瞧瞧棗,不要看我這個棗個頭不大,味道可好著呢。”白懷偉告訴記者,他是土生土長的合河村人,今年63歲,從前天天玉米糊糊,愁眉苦臉,過年吃一回白麵都高興的不行,現在日子越來越好,村裡的棗園也發展起來了,他家3畝地裡的棗園也掛滿了紅果果,心裡很是高興。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馬鎮鎮合河村村民白懷偉

“這片土地,過去是窮山惡水不養人,現在是山清水秀,遊客多多!”在採訪中,白懷偉不停向記者講述著村裡過去的舊事,“2005年前合河村還是洪水氾濫,經常淹沒莊稼地,一眼望去村裡的山坡光禿禿的,後來村裡經過水土治理、退耕還林,自然災害少了,環境也不斷改善。”

據瞭解,神木市馬鎮鎮現有耕地面積7.6萬畝,棗樹佔3萬畝,紅棗算是村裡的主導產業。在馬鎮鎮合河村,不僅家家戶戶都種棗,而且還沿襲著上世紀80年代的傳統燻棗法。村民們收了棗以後,會先把紅棗放在大鍋中煮,然後放置在燻棗爐中,用木炭進行半燃燒,棗中水分蒸發後進行儲存。傳統工藝加工的紅棗儲存保鮮時間更長,棗色更是晶瑩剔透。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2018年9月30日馬鎮鎮作為神木紅棗節的分會場之一,舉辦了賞紅棗、摘紅棗、品紅棗等一系列活動。

辦棗節興棗業 棗成為神木資源稟賦的新名片

“我們這種技術處理過的棗更好吃,品相也好,去年我們村還進行了紅棗低產園改造,普通棗賣到了1.5元1斤,新品種棗賣到了10元1斤。現在我們村的棗不僅在陝西銷售,還銷往深圳、雲南、東南亞等地區,棗農們的口袋真正鼓了起來。”馬鎮鎮合河村村委會主任白俊功介紹說。

據瞭解,為了更好的發展棗產業,從2015年起,馬鎮鎮就率先實施紅棗低產園改造1030畝,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6年,馬鎮鎮還爭取到了省退耕還林後續產業項目,在棗園、盤塘、張家峁等村實施低產園改造3520畝;今年,陝西神木還舉辦了首屆紅棗節,將旅遊與紅棗產業有機結合,有效促的促進紅棗增產、農民增收,加快神木市紅棗產業升級換代步伐,馬鎮鎮作為紅棗節的分會場之一,舉辦了賞紅棗、摘紅棗、品紅棗等系列活動。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如今,合河村的村民們無論颳風下雨,都要到自家棗園裡去瞧一瞧。

此外,近年來神木市不斷推進紅棗產業化進程,市委、市政府堅持將旅遊與紅棗產業有機結合,同時,更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沿黃土石山區大力發展紅棗產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幫扶、棗農經營”,擴基地、育龍頭、拓市場,先後實施紅棗低產園改造5.7萬畝,引進紅棗新品種20餘種,發展雜果園2700畝,全市紅棗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年產值近2億元。

紅棗已成為引領百姓致富的助推器、展示神木資源稟賦的新名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新亮點。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來源/西部網

“小神”和“小木”歡迎廣大市民踴躍投稿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投稿要求:充分反映神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民生工程、風俗民情、美景美食等方面的原創圖片、文字或視頻,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宣傳效果。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从一颗枣到一个节 神木黄河沿岸村庄这样“枣”出路

神木新聞

“神木新聞”系中共神木市委宣傳部主管、神木市新聞中心主辦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關注“神木新聞”第一時間瞭解最新最快最全的新聞資訊。

關注神木就趕緊加入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