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入冬」:汽車銷量連續三月三連降

所謂 “金九銀十”是中國車市歷年來的傳統旺季,在每年的九月、十月份銷量都會節節走高,各大汽車品牌也會適時推出各種活動來刺激銷量的增長。

但今年卻顯然不一樣了,中國汽車銷量已連續三月下滑。

中國車市“入冬”:汽車銷量連續三月三連降

根據此消息指出,我國的汽車銷量一直處於上漲的狀態當中,但是當進入八月份之後,我國的汽車銷量出現了明顯的不穩定狀態。然而現在,數據指出中國汽車銷量連續三月三連降,莫非是中國車市的冬天來了?

中國汽車銷量三連降

中國汽車市場持續低迷。週五,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數據顯示,9月全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1.6%,較8月份的3.8%大幅加速下降,為該協會統計的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數據。當月,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12%。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今年8月,全國乘用車銷量為173.4萬輛,同比下降7.4%,已連續3月負增長。此前兩月的增速為-3.1%、-5.9%。1-8月累計銷量增速拉低至1.3%,創有該數據記錄以來的新低。

“歷年來,6、7月份因受季節因素影響,市場增長相對比較平淡。但是,8月是車市由弱走強的轉折點,然而今年8月汽車銷量仍然在加速下跌,可見市場之嚴峻。預計,今年乘用車整體增速將是零增長或微負增長,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據華爾街獲悉,年中開始的乘用車月度銷量頹勢在9月負增長幅度擴大。日均批發銷量同比下滑11.6%。這是今年乘聯會月度銷量首次出現兩位數同比下滑。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9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進一步升至58.9%,連續9個月位於警戒線之上。這樣的數據讓人憂心忡忡。

多家車企銷售業績下滑

近日,多家車企發佈銷售業績,數據為之不理想。

例如,長城發佈9月份產銷快報,數據顯示。前9月份,長城SUV銷量為57.3萬輛,9月份同比下滑近20%。長城聚焦SUV的戰略,隨著近年來眾多競爭產品的引入,優勢不再明顯。中車網獲悉,吉利在2016年推出主力SUV車型博越,對於早就專注於SUV市場的長城來說,被後來者超越不是件光彩的事。同時,SUV市場的滑坡對長城更是雪上加霜。9月份,即便是大幅降價的情況下,長城SUV仍幾乎全系下跌。


中國車市“入冬”:汽車銷量連續三月三連降


據外媒報道,中國頂級汽車經銷商協會已要求中國政府將購車稅減半,以提振低迷的汽車銷量,人們擔心中國汽車市場今年可能出現數十年來的首次萎縮。

受小型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到期取消影響,將10%的車輛購置稅減半。中國汽車銷量比起去年就令人為之失望。中汽協去年1月曾預計當年銷量增幅將達到5%,到了秋季預計這一增速很難實現,最終實際銷售增速僅為3.04%,也就是年初預期的六成。而2016的銷量增速曾高達13.7%。

2018年,中汽協對汽車市場預測稱,購置稅優惠政策完全退出,三年的政策刺激提前透支了今年的部分銷量。過去三年,受購置稅政策變動影響,車市在四季度實現爆發式增長,造成同期市場基數大。若沒有明顯的外力拉動作用,今年將難以達到去年的銷量水平。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一預期實現難度頗大。

汽車市場結構變化

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調整。消費升級,帶動了豪華車的增勢;而消費降級,體現在SUV銷量從今年9月開始出現持續下滑。


中國車市“入冬”:汽車銷量連續三月三連降


“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量是看五六線城市和農村市場。一二線、二三線主要是新車換舊車的需求,體現的是一種質量的增長。從數據可以看出,高端車市場在增長,下滑的是SUV,尤其是自主品牌SUV,定位相對低端,滿足的正是五六線城市購買群體。

這讓前幾年靠SUV帶來市場紅利的自主品牌壓力倍增,在競爭中顯出疲憊。

除了市場瓶頸外,中國品牌SUV還面臨著合資品牌的衝擊。今年成品油價格已經連續10次調高,油耗較低的日系SUV逐步走強;此外,隨著大眾、豐田開始發力中國SUV市場,市場空間進一步遭到擠壓。

“相對來說,自主品牌和外資企業的品牌競爭力、實力有一定的差距。市場不好情況下,原來靠SUV的低端的企業和產品會出現快速的回落,或者競爭不過外資的品牌,這種情況也會成為一種常態。除非自主品牌把產品質量、競爭力提升上去,才能夠和外資品牌競爭,提升市場份額。”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表示。

面對市場壓力,車企紛紛通過官方降價的方式來刺激銷量,長城汽車、寶駿、長安等品牌都進行了大幅度的降價和優惠活動,但市場反饋依然不盡如人意。

艾德證券(ID:EddidHK)來看,如今,這種壓力在汽車市場上產生了明顯激烈競爭之外,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中國汽車企業下半年銷售業績能否扳回一成,還是個未知數。

注:以上圖片來源互聯網

作者:艾德證券期貨總經理陳健豪(證監會持牌人-中央編號ALQ830-未持有上述股票)

免責聲明:通過本文發佈給閣下的資料包含的所有觀點、新聞、分析、報價或其它信息僅為一般市場評論,並非構成投資建議,也並非勸誘或推薦閣下買入或賣出任何金融產品。此外,本文內容是在沒有考慮任何特定人士的具體投資目標或財務狀況(包括存款規模,槓桿,風險接受程度和風險承擔能力)的情況下編制的。任何參考歷史價格行情走勢僅為提供資訊之用且基於發佈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證券及發佈者不承諾和保證該行情走勢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因為過去的表現不一定會說明未來的結果。發佈者相信本內容所包括的資訊的可靠性,但發佈者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清楚發佈者製作本資訊的目的並非影響您的投資決定,因此,對於閣下因信賴此類資訊或進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虧損,包括但不限於可能會有的盈利出現損失,艾德證券及發佈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