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這個老小區九成單元樓加裝了電梯,怎麼辦到的?

2013年,南京既有住宅只有3部加裝電梯,但自從2016年南京正式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方法,且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將增設電梯納入35項民生實事以來,南京增設電梯工作裝上了“加速器”。

截至2018年8月31日,我市累計已有1855部電梯簽訂書面協議,1687部完成初步設計,1632部通過規劃部門初審,1121部辦理規劃審批手續,387部正在施工,365部已經完工。其中位於建鄴區的天順苑小區,這個規模不大的小區已經加裝了12部電梯,再算上一部三分之二居民已經達成一致加裝的電梯,該小區電梯加裝率竟然高達90%。


01 小區14個單元12個單元已裝上了電梯

天順苑小區是個只有4棟居民樓的微型小區,共14個單元。小區建於1998年,小區常住有580餘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約200人,佔小區居民人數的30%以上,人口老齡化加劇,但小區建造之初沒有配建電梯,大部分老年人上下樓困難。

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這個老小區光速變身為電梯房,大部分老人告別了爬樓的痛苦。記者看到,天順苑小區14個單元中,5個單元的電梯已經交付使用。還有7個單元的電梯施工已近尾聲,將在9月份完成驗收交付使用。剩餘的2個單元社區正在大力協調。

“其中一個單元已經在開展前期工作,三分之二居民已經達成一致加裝電梯。剩餘一個單元,社區也正在大力協調。”

江東門社區黨委書記張來荒說,小區將力爭實現電梯增設全覆蓋。

02 社區多跑腿 鄰里互相體諒

“再不加裝電梯,這麼好的房子就沒有辦法住了。”家住天順苑小區10號的朱女士說,20年前她全家搬進小區,小區環境很好,房子也大。如今,她從中年步入老年,腿腳不便,爬不動樓梯,“前幾年,一些老鄰居,因為爬不動樓梯,被迫搬離小區,去附近買面積小的電梯房。”朱女士說,所以,社區上門動員小區居民加裝電梯時,他們都十分支持。

按照南京市政策,加裝電梯應當經過本單元內建築專有部分面積佔建築物總面積2/3以上的業主且佔總人數2/3以上業主一致同意,但高、低層住戶的分歧是舊樓加裝電梯最難跨越的一道“坎兒”。

“往往是住高層的住戶積極支持;中層的不支持、不反對;低樓層的不表態或反對。”

張來荒說,從2017年3月開始,江東門社區就啟動了增設電梯的各項籌備工作。社區電梯增設工作人員經常與單元加裝電梯聯繫人一起上低層鄰居家挨家挨戶徵求意見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

有的一樓住戶也是老年人,很是體諒高樓層住戶爬樓梯難,不反對此事,這也讓他們社區工作人員備受鼓舞。此外,社區協調電梯廠方人員召集居民會,解釋對電梯安裝的疑慮。對於老年居民操作流程難度大的,社區人員主動協助居民跑申請流程,減少居民的煩惱。

03 將採光和噪音影響降到最低

今年4月,江東門社區天順苑小區的5個單元,率先正式啟動了電梯增設施工。為了不影響單元住戶的採光,電梯整體設計採用的在樓道單元入口處架設。電梯電機採用超低音設計,乘坐電梯時幾乎感覺不到聲音。

天順苑小區是個建築年齡20歲的老小區,加裝的電梯是否能獨立承重,不對樓體造成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南京這個老小區九成單元樓加裝了電梯,怎麼辦到的?

為了不擾動原樓體結構,加裝的電梯採用的是獨立基礎計算方法,電梯採用獨立基坑向下打四根水泥樁承重,電梯井距離樓體180釐米,為了穩固,電梯每一層都要進行加固。如今,率先安裝的5部電梯已經投入使用幾個月了,“運行平穩、噪音低,乘坐舒適”是居民們的普遍感受。住戶在一樓刷卡進入電梯,電梯經停2層半、3層半、4層半、5層半休息平臺,老人只需向上或者向下步行十餘級樓梯即可到家。

後期費用也不太大,據一位住戶介紹,每個月電梯電費攤到每戶30餘元,維護費一年4000元,分攤也就幾百元。而隨著這5部電梯的投入使用,帶動了天順苑小區其餘單元甚至周邊小區的電梯加裝進程。比如,江東門社區康怡花園小區4部電梯已交付使用,2個單元正在申報規劃;水科所家屬樓2個單元進入申報程序,2個單元正在開展前期協調工作,如果進展順利,明年水科所家屬樓將實現電梯全覆蓋。


來源 紫金山新聞

“南京房產微政務”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