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诞生于解放战争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1948年11月1日,为适应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需要,以便更有力地推动全国解放的到来,在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编全国军队的任务。将全军各部队按地名划分为四大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一野)、中原野战军(二野)、华东野战军(三野)和东北野战军(四野)。

1949年1月中旬,人民解放军正式改编。其主要领导编制如下:

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阎揆要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第2兵团共6个军。至1949年中段,一野总兵力有近三十五万人。一野名将主要有杨得志、许光达、王震等。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上图是当年一野主要领导。左为彭德怀元帅,右上为阎揆要(中将),下为甘泗淇(上将)。

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兼副政委,下辖第3、第4、第5兵团共1O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1919年2月时候,二野的总兵力有28万多人。二野名将比较多,比如陈赓、杨勇、陈锡联、王近山等。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上图是当年二野主要领导。上下左右分别是:刘伯承元帅、邓小平、李达上将、张际春上将。

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实际上军事方面基本上是由粟裕说了算的多),张震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7、第8、第9、第1O兵团共16个军又1个特种兵纵队及华东海军。粟裕指挥的军队在1947年1月就有27万多人了(军区部队另外,下同),1948年底又增加到了42万人,然后又增加到55万多,到1949年底,第三野战军达到了82万多人,到准备攻打台湾的时候,粟裕直接指挥的兵力就有65万这个数了。三野的名将主要有许世友、皮定均、宋时轮等。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上图是当年三野主要领导。上下左右分别是:陈毅元帅、粟裕大将、唐亮上将、张震中将。

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谭政任政治部主任,萧克任第一参谋长。下辖第12、第13、第14、第15兵团共12个军,另加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兵司令部及两广纵队。四野在1947年底的兵力为42万人,1948年8月达到70多万人,至1950年1月,四野的部队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人。四野的名将比较多,主要有萧劲光、黄克诚、邓华、刘亚楼、李天佑、陈伯钧、洪学智等等。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上图是当年四野主要领导。上下左右分别是:林彪元帅、罗荣桓元帅、萧克上将、谭政大将。

另外,在这次整编中,中央军委没有将原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野战军,只在华北军区领导下编成了18、19、20三个兵团(60~68军),69、70两个军直接受军区领导。华北军区部队受毛主席、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作为直属统帅与军委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华北军区司令员为聂荣臻,政委为薄一波,赵尔陆为参谋长,罗瑞卿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也有人叫华野。(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徐向前虽然军事能力很好,但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所以他没有能够成为野战军的一把手)。华北军区的名将主要有萧克、杨成武、苏振华等等。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上图是当年华北军区(野战军)主要领导。上下左右分别是聂荣臻元帅、薄一波、赵尔陆上将、罗瑞卿大将。

上面就是当年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以及华北野战军的主要领导编制情况(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华野”的领导编制情况)。下面再看看这些野战军后面出来的将帅情况吧。

第一野战军彭德怀麾下出来230位将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麾下出来247位将军(这个野战军出来两位元帅:刘伯承与徐向前);第三野战军陈毅麾下出来349位将军;第四野战军林彪麾下出来519位将军(这个野战军出来两位元帅:林彪与罗荣桓)。华北野战军的将帅数据未有显示。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建国前解放军五大野战军主要领导编制,及各自产生的开国将帅数据

最后,大家看看哪个野战军建国后出来的将帅最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