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之中,只向這位士兵「致敬」


四川有一位平凡的士兵,爬過雪山,走過草地,種過莊稼,燒過窯洞,一生基本上都屬於平平淡淡。但他卻給中國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並被歷史永遠記住。圖為張思德的雕像。

他叫張思德。他雖然入伍較早,但直到犧牲前,擔任最高職位的也就是班長,大多數時間他的身份只是一名士兵。圖為張思德紀念館內的雕像。

他出生在四川省儀隴縣的一個貧困家庭,因降世當天正值穀雨,父母給他起了個“谷娃子”的小名。7個月大的時候,母親去世,他的嬸母劉光友將他收養。在1933年的時候,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他加入紅軍,並隨後在1935年和大部隊開始長征。圖為他小時候生長的地方。

到達延安後的張思德,調到棗園執行警衛任務。1944年,延安開展大生產運動,小時候會燒炭的他主動加入生產隊伍,到離延安70多里的安塞縣燒炭。不料在9月5日,炭窯在雨中發生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年僅29歲。圖為張思德紀念館內,張思德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張思德犧牲後,在他的追悼會上,毛主席親筆題寫了“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的輓詞,並發表了大約90分鐘的悼念講話,對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和境界給予了高度讚揚。隨後,講話整理成為文章《為人民服務》發表,張思德隨即廣為人知。而查遍主席的題詞,有“致敬”一詞,唯有這次給張思德的輓詞中出現。劉胡蘭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雷鋒是“向雷鋒同志學習”,張自忠是“盡忠報國”。


在演講中,毛主席引用司馬遷的話讚揚張思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張思德的死,自然是重於泰山。據說,位於四川省儀隴縣的張思德紀念館前,張思德的雕塑基座巨石,就採自於山東的泰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