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围城》有感

浪子,一个城留不住的游人。

白衣卿相,令人羡慕的称谓,一代才子的洒脱,是谁将浮名换了浅酌低唱,那就是你,柳永。

少年神童,生在官宦之家,书香门第,难免科场的沉浮之道。于是,在神童的光芒下,祥符三年到天禧二年,一代卿相不断落第,而诗人的围城却是愈来愈高,在城中艰难的挣扎,然后在挣扎中继续围城。后来,一曲雨霖铃唤醒了一个浪人的心,南下填词,远离朝堂,御用文人变成了八声甘州。

围城,钱钟书的智慧

都知道围城是钱钟书对于生活的一种感悟,围城被视为一种枷锁,但是围城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小编的理解,围城者,人之需求。当人们去渴求安全、渴求温暖的时候,人们开始筑城,无论是现实还是心里,拉着亲人朋友,建一座温暖的家,挡住外面的风雨。但是随着围城愈来愈高,城里面的人在温暖中想着搏击长空,而成外面的人却想进去温暖下久经风雨的心灵。于是,围城的问题就这样产生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自由,普希金宁愿用生命换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有多少热血的少年为了这句话远走天涯去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向往这天上的雄鹰,离开那呆了十几年的温暖的围城。自由是没有错的,天赋人权第一条,但是追求绝对的自由就有些痴心妄想了。自由是相对的,最简单的诠释就是,城中的人想出去,这是自由,而城外面的人想进去,着同样是自由。

自由与城,就像是太极的两面,难以言说的玄妙,然而有一种意境或许能解释它

于鲜花盛开出筑一座城,朝游五岳暮至四海,于夜莺啼叫繁星满空时,迎着爱人的笑容归家,这或许就是幸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