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爲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公元879年,唐朝朝廷接到了一個好消息:黃巢佔領了嶺南之,讓封他做節度使,這個消息讓唐僖宗跟大臣很驚喜,這件事的討論讓朝堂上發生了爭議,兩派都有不一樣的意見。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一邊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應該同意黃巢的投降,天平節度使地位太重要,黃巢又佔領了嶺南,就封他為嶺南節度使。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另一邊覺得不能慣著黃巢,應該堅決打擊,就是因為他有高駢,他是個人才,即使是黃巢起義,高駢也總是能贏,他一定能立下很大的功勞,他肯定會有很多好處。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鄭畋和盧攜都是宰相,一個說憑藉才智,把人心穩定下來,黃巢的軍隊沒人會跟他造反,一個說高駢不怕毛賊,不知道有多少人有不安的心理找麻煩事,讓唐僖宗很難選擇。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就當時的形勢來說,兩方說的都對,沒有誰對誰錯,唐僖宗本來就沒有什麼治國能力,另一個宰相於琮對他說:這麼多寶物都給黃巢,國家可就沒有了!這才讓唐僖宗下定決心。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唐僖宗喜歡錢財,高駢確實厲害,唐僖宗選擇了盧攜的方法,拒絕黃巢的請求,盧攜很開心,皇帝選了他的意見很自豪,鄭畋忍了很久,最後實在忍不住了,當著很多人對盧攜說:黃巢有很多人,根本擋不住,高駢根本沒有把黃巢消滅,您要依靠高駢,真不知道最後會怎麼樣!盧攜生氣的走了,沒想到,走的時候不小心把硯臺打掉了,鄭畋覺得他是故意的,要問他,兩個人差點打起來,這事情被唐僖宗知道了,非常生氣,把兩人都被貶了,後來兩個人的命運都是中風而死。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唐僖宗用盧攜的計策,重用高駢,後來讓他又管理政治上的事情,他在外靠高駢,在內靠田令孜,然而,高駢真的像鄭畋說的那樣,攻打長安和洛陽,結果在這個時候盧攜中了風,把政治上的事情都給了溫季修,這個人很貪錢,潼關沒守住之後,長安非常危急,天下都將過怪在盧攜的頭上,盧攜最後服毒自盡。

兩個人要打起來的文官,為何最後的命運都如此相似?

鄭畋受盧攜的打擊,唐僖宗鄭畋想到的好處,結果鄭畋也中了風,體力非常差,除了發佈過一紙文書,讓人們安心之外,也沒有太大作為,但是他的歷史地位,要比盧攜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