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水產病害中細菌易產生耐藥性?如何應對?

為什麼水產病害中細菌易產生耐藥性?如何應對?

漁中愉

【常見問題】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養殖單產也越來越高、畝產2噸魚、1噸蝦已不算稀奇。

但隨之而來的是水產病害也越來越多,死亡率也越來越高,治療效果亦每況愈下,其中細菌性疾病難以徹底治癒的問題尤為突出。

【原因解析】究其原因 既有水質惡化、寄生蟲病併發及飼料配方不合理等因素的原因,也有致病菌易產生耐藥性而導致的治療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解決方案】現將細菌易產生耐藥性的根源及應對措施介紹如下:

(1)根源 細菌之所以具有耐藥性,主要與它的某些特殊構造及它的遺傳和變異特性有關:

①細菌的特殊構造包括菌毛和芽孢。

②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之一的質粒含有一種耐藥因子,此因子使細菌對某些藥物(常用抗生素等)產生製藥性。

③有些對抗生素敏感的細菌在自然條件下因遺傳基因偶然發生改變而產生少數耐藥變種。所以,濫用抗生素使大量敏感菌株受抑,耐藥菌株就乘機大量繁殖。

(2)應對措施 針對細菌不斷產生耐藥性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人手解決:

①倡導科學、健康的養殖模式。日常管理做好水環境的改善、優良品種(適合當地)的引進、使用營養全面平衡的配合飼料、增強水生動物的抗病力等工作。

②水生動物未發生疾病時,平時應用中草藥製劑蛭弧菌(噬菌蛭弧菌)類產品、微生態製劑等控制和預防疾病發生,做到無病先防。

③水生動物發生疾病時,有條件的應先做藥物敏感試驗,以便選擇有效的藥物提高療效,做到科學合理地用藥,這也是健康養殖所提倡的理念。

④使用藥物時要有足夠的量和足夠時間的療程(有的養殖戶一種藥用兩天然後看不到效果隔幾天又用另一種藥,這是非常錯誤的用藥方式)才能有效及時地殺滅病菌。

必要時可聯合用藥(但必須要知道幾種藥物的成分及配伍禁忌)以降低耐藥病菌的突變率(耐藥變種)。

⑤嚴禁長期單一地使用同種藥物預防疾病,應交替用藥以避免細菌產生耐藥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