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研究院士爲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水產研究院士為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漁中愉

【常見問題】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魚類鰓部的非常高,故有“養魚先養水,治病先治鰓"”之說。

【原因解析】

鰓屬於魚的呼吸系統,魚生活在水中時,每個鰓片鰓絲、鰓小片都完全張開,以最大程度吸入水中的溶解氧。

因此,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體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鰓上,使鰓的發病率很高。

【解決方案】

引起鰓部發生病變的幾種類型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水產研究院士為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漁中愉

一、細菌性爛鰓病

1)病原 柱狀黃桿菌,曾用嗜纖維菌、魚害黏球菌和柱狀曲橈桿菌等名稱。

2)流行情況 本病在全國各地終年均有發生,20C°以上時開始流行,不論魚種或成魚飼養階段均可發生。

由於致病菌的宿主範圍很廣,野雜魚類也都可感染。因此,該病很容易傳染和蔓延,而且常易與赤皮病和細菌性腸炎病併發。

3)症狀 疾病初期,鰓絲前端充血,略顯腫脹,使鰓瓣前後呈現明顯的鮮紅和烏黑的分界線;隨後鰓絲前端出現壞死、腐爛,黏液增多。

病情嚴重時,鰓絲前端軟骨外露、斷裂;在通常情況下,鰓瓣前部黏附淤泥,形成明顯的泥沙鑲邊區。鰓蓋內表皮充血發炎,中間部位“開天窗”。

4)診斷 ①肉眼觀魚體發黑,鮑絲腫脹黏液增多,鰓絲末端腐爛缺損,軟骨外露。

②取鰓上淡黃色黏液,或剪取少量病灶處鰓絲放在載玻片上,加上2~3滴無菌水(或清水),蓋上蓋玻片,放置20~30分後,在顯微鏡下見有大量細長、滑行的桿菌。

③有條件的可作酶免疫測定法,以病魚鰓上的淡黃色黏液進行塗片,丙酮固定,加特異性抗血清(免抗柱狀黃桿菌的抗血清)反應。

然後顯色、脫水,透明、封片,在顯微鏡下見有棕色細長桿菌,即為陽性反應,可確診為細菌性爛鰓病。

5)治療 全池潑灑複合碘,隔日再用1次.同時使用氟苯尼考拌內服藥於飼料中,連用5~7天。

水產研究院士為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漁中愉

二、寄生蟲引起的鰓病

1)病原 通常寄生在鰓部並引發鰓病的寄生蟲有,中華鰠、車輪蟲、斜管蟲、孢子蟲、指環蟲,等等。

2)症狀及診斷要點 ①病原體是 寄生蟲,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隱鞭蟲、車輪蟲、指環蟲、中華鰠中的一種或幾種。

②鰓絲多為淡紅色或鮮紅色,水腫明顯大量黏液包裹鰓絲,有時可見鰓絲外有一層白膜。如果是孢子蟲寄生,則可在鰓絲上找到包囊.形如菜子狀、塊狀。

③病魚的鰓蓋內表面組織一般無損傷,不充血。

④多數病魚整日浮於水面,常跳躍,體色無明顯變化。

3)防治 根據寄生蟲的種類,合理選擇專用殺蟲藥,殺蟲後消毒1~2次。

水產研究院士為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漁中愉

三、黴菌性鰓病

1)病原 鰓黴菌。

2)症狀及診斷要點 病魚呼吸困難,無食慾,鰓上粘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塊,俗稱“花斑鰓”。

病情嚴重的個鰓呈青灰色。診斷時,必須用顯微鏡檢查,可見鰓絲中鰓黴菌絲寄生狀況。

3)防治 本病預防的關鍵 在於保持水質清新。 發病塘池水必須清除塘底淤泥,徹底消毒,不施放未經發酵的肥料,經常加註新水。

發病後,可立即更換池水,病情可以緩解,此時應適時潑灑含氯消毒劑1次。

水產研究院士為您詳解:怎樣正確判斷魚的鰓病?已及如何防治?

漁中愉

四、由水質惡化引起的鰓病

1)原因及症狀 此類鰓病集中在7-9月,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養殖中後期水質汙染嚴重的水體,氨氮超標。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鰓絲呈紫紅色,絲的邊緣呈白色。

鰓部分泌大量粘液覆蓋在鰓絲表面,嚴重影響氣體交換,導致缺氧,在炎熱的夏季中午水溫最高的時候,魚類常常浮於水面。

2)診斷 目檢病魚的鰓無細菌性爛鰓病症狀;鏡檢一般無寄生蟲或寄生蟲很少,如再配合水質監測,確實水中氨氨含量超標,可以確診為由水質惡化引起的鰓病。

3)解決措施 應積極採取換水,潑灑改善底質的藥物等措施降低水中的氨含量。如果將水中的氨氮含量降低到安全值以下,就不會對魚類產生危害,鰓病可不治自愈。

五、肝、脾、腎病變引起的鰓病

1)原因及症狀 因肝腎病變誘發的鰓病,魚類鰓絲失去鮮紅色,或灰白或“白鰓”且腐爛、散亂無序,鏡檢無或很少有寄生蟲和細菌。

該病主要有2種,一為單純追求生長速度,過量投餵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飼料,病魚大都肥胖、體色有花班塊、鰭條未端潰爛、肌肉無彈性。

缺乏活動能力、應激能力差腹內多脂肪、肝脾腎腫大如蒸蛋花或豆花狀,個體大的最先死亡;

二為預防細菌性魚病,過量或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生素和其他抑菌藥物,致使魚類肝腎病變為或黃或花或綠,或易碎或萎癟多皺,或硬化產生腹水。

2)防治方法 養殖期保持良好水質環境,定期監測池塘魚的健康狀態,及時採取對應措施。

六、營養性鰓病

1)病因 由於飼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營養不平衡引起,使魚體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細菌感染,寄生蟲侵人。

2)症狀 病魚鰓絲彎曲,鰓小片屈曲、萎縮排列不整齊。

3)預防措施 合理配制飼料,做到氨基酸平衡,不飽和脂肪酸、鈣磷、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項營養指標的平衡;

切忌片面追求高蛋白高營養;在飼料中注意增加泛酸和其他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以補充營養,維護魚類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