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游”出亿元产业——第三届中国(高唐)锦鲤大赛在徐马新村举行

□文/图 本报记者 邹 辉 本报通讯员 赵永斌 邱 琦

“走,咱们到徐马看锦鲤去!”10月13日,第三届中国(高唐)“海豚杯”锦鲤大赛在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热闹登场,全国各地锦鲤爱好者齐聚一堂,让这座马颊河畔的寂静小村人气瞬间爆棚。附近十几个村庄的村民,也纷纷在秋播耕作的间隙抽出时间,赶往比赛现场,一睹“锦鲤王”的“芳容”。

徐马,这个鲁西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既不靠山、也不临海,却凭借在黄河故道沙土地上“造出”的锦鲤产业,一举摘得全国性锦鲤赛事举办权,让国内各地锦鲤养殖从业者刮目相看。北方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看高唐。高唐依托年繁育优质锦鲤过亿尾的雄厚产业基础,全力打造以徐马新村为中心的锦鲤小镇品牌,构建锦鲤全产业链,让小锦鲤真正“游” 出大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积蓄新动能。

88家企业同台打擂

江门、南京、徐州、大连……锦鲤大赛期间,来自国内各大城市的88家锦鲤养殖企业,纷纷带着各自的“镇馆之宝”——“锦鲤王”,赶到比赛现场,切磋养殖技艺,展示养殖成果。

“快来看啊,这条锦鲤真是太漂亮了!”比赛现场,一条广东江门产的白写锦鲤,以白与黑勾勒出美丽花纹,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黑白搭配、浓淡相宜,在纯白的肌底上浮现墨黑的白写,犹如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专程从北京赶来的锦鲤爱好者刘利军,一睹这条白写锦鲤“芳容”后直呼不虚此行。

大正、昭和、红白、丹顶……比赛现场,各种华贵的锦鲤品种逐一登场亮相、惊艳四座,将活动推向高潮。高唐池丰、盛和、独秀等本地养殖企业也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锦鲤精品,与远道而来的养殖同行同台竞赛,一决高下。

中国渔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福祥教授介绍,本次大赛邀请了来自两岸三地的12名业界专家担任评委,从体型、质地、花纹、游姿、总体印象等方面对锦鲤进行综合评比。高唐本地养殖企业表现出色,在成鱼、若鱼、幼鱼、迷你等各项比拼中,喜获20余项大奖。

评比结束后的锦鲤拍卖会上,高唐7家锦鲤养殖企业携近80余尾名优锦鲤共拍得37.15万元,每家从拍卖款中拿出5000元作为扶贫资金,为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力量。

台湾文创产品受追捧

被誉为“活宝石”的锦鲤背高体阔,身形俊秀,柔中带刚,性格雄健沉稳,具有临危不乱、泰然自若的君子风度。将锦鲤与文化融合,创作出的文创产品,自然备受消费者追捧。

本届锦鲤大赛期间,台湾著名锦鲤艺术大师许正忠老师也受邀参加。他带来的锦鲤文创精品在现场“圈粉”无数。在专门为他搭建的锦鲤文创展台前,小到精美的锦鲤挂件,大到逼真的锦鲤模型,个个活灵活现,令人爱不释手,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这些文创产品都是用玻璃纤维制作而成,先塑形、后上色,犹如在鱼背上创作水墨画。”许正忠带来的心灵之作,引来锦鲤爱好者纷纷点赞。

“许正忠老师不仅带来了锦鲤文创产品,更带来了最先进的文创理念,这是高唐锦鲤产业发展的短板,最值得我们学习。”高唐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唐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锦鲤产业蓬勃发展让高唐的书画家们自然而然地把笔墨对准了锦鲤。为做好锦鲤文化与书画高唐的融合文章,高唐一定会认真学习许正忠老师的文创理念,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努力让高雅的文化创意在锦鲤全产业链上生根发芽。

现场“敲定”投资意向

锦鲤养殖区、锦鲤交易中心、锦鲤大赛及拍卖中心、锦鲤文化博物馆……高唐将按照“锦鲤+”模式,以三十里铺镇为核心,投资达 9.77 亿元打造锦鲤文化产业特色小镇,并规划建设科技、文化、教育、休闲、贸易五大功能区,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这真是大手笔,未来必将成为北方的锦鲤养殖交易中心。”来自广东佛山的顺德鼎能之家生物科技公司是专门从事高品质锦鲤饲料研发和生产的创新型企业。参赛期间,他们获知高唐要打造锦鲤文化产业特色小镇的信息后,当场表达投资意向,计划未来落户锦鲤产业园,进行二次创业。

三十里铺镇党委书记张立民介绍,目前,三十里铺镇已经成为聊城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他们计划以徐马新村为中心,将周边16个村庄进行集中搬迁,腾出的土地复耕绿化,并打通灌溉沟渠、放养锦鲤,构筑未来锦鲤产业园发展的生态屏障。

前不久,高唐本地养殖企业独秀锦鲤与池丰锦鲤,注册成立秀池锦鲤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携手构建锦鲤养殖全产业链,为三十里铺镇打造从养殖到文化旅游的锦鲤产业园,提供强力产业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