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火車站:見證城市的四十年變遷

西安火車站:見證城市的四十年變遷

開欄語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奮鬥波瀾壯闊,40年成就舉世矚目。

一路走來,篳路藍縷。銳意進取,日新月異。

這4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40年。從普通群眾衣食住行的點滴變化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即將實現,時代變遷中,我們大家都是改革開放的支持者、推動者,也是受益者、見證者。

40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陝西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解放思想、艱苦創業、銳意改革,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三秦大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變化的是經濟實力、產業結構、社會民生的提升、優化和發展,更加堅定的是我們對祖國改革發展的憧憬與祝願,是三秦兒女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強省、奮力追趕超越的不懈追求。

為生動、真實地反映陝西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可喜變化,本報社會版從即日起開設“陝西光影40年”欄目,通過刊登不同時期的照片,帶領讀者透過鏡頭穿越歷史,撫今追昔。同時結合對親歷者、見證者的採訪,直觀展現陝西改革開放40年間的城鄉發展、社會變遷和民生改善,記錄那些屬於時代,也屬於每個人的動人故事與精彩瞬間。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西安鐵路樞紐作為全國鐵路六大樞紐之一,對於陝西加快推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具有重要作用。作為西安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安站、西安北站等火車站的發展變遷,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陝西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西安火車站,從1934年建站開始,已經陪伴三秦百姓走過了84個年頭。1984年6月,西安火車站改建工程開工。1985年12月31日,西安火車站站舍主樓竣工。

1986年,改建後的西安火車站正式投入運營。就在這一年,17歲的譚仲元成為西安火車站客運部的一名職工。“當年西安火車站的主樓高大氣派,全陝西就只有我們車站候車室有自動扶梯,好多市民專程跑來就是為了參觀自動扶梯。”譚仲元說。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承載著人們無數次聚首與別離的西安火車站先後見證了首趟直達特快、西寶動車、鄭西高鐵的通車運行,默默地為群眾出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如今,為了更好地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西安火車站新一輪的改擴建工程正在加快推進。改擴建後的西安火車站站場規模將擴大為9站臺、18股道,站房面積將達到8萬平方米,年均發送旅客約4800萬人次,成為擁有南北雙廣場、雙站房、雙地鐵、多通道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未來,西安火車站將與在建的西安東站、規劃中的新西安南站、已建成的西安北站和阿房宮站,共同形成大西安“四主一輔”的鐵路客運系統格局,從而激發區域活力,構築“一帶一路”重要交通支點。

10月6日,和家人一起到漢中游玩的西安市民梁先生乘坐高鐵返程抵達西安北站,出站後他掏出手機準備掃碼乘坐西安地鐵2號線回家。“記得10年前我去漢中出差,坐火車回來得8個小時。後來西漢高速公路開通了,開車回西安也得4個多小時。現在西成高鐵開通了,從漢中到西安只要1個多小時,到站以後還能直接換乘地鐵,真是方便多了。”梁先生說。

西安北站於2011年1月投入使用,是西安鐵路樞紐的主要客運站之一,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高鐵客運站,由鄭西、西寶場,大西、西成場,西銀、城際場3個站場組成,設有18站臺、34股道,最多可容納8萬名旅客同時候車。

近年來,隨著鄭西、大西高鐵通車運營,西安實現高速鐵路便捷通達北京、上海、鄭州、太原等城市;西蘭、西成高鐵的開通運營,標誌著以西安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區高鐵與全國高鐵網實現互聯互通,西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2017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陝西省政府正式批覆《西安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目前,西安正在加快構建“四縱四橫”的對外運輸大通道,加快推進西安北—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西安—韓城等城際鐵路建設。到2020年,大西安區域內鐵路總里程將達到709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達到223公里;屆時將基本形成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覆蓋關中20萬人口以上城鎮的“輻射+環”狀城際鐵路網。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安鐵路樞紐正闊步向前,成為我國聯通亞歐的西部橋頭堡和向西開放的鐵路門戶。

西安火车站:见证城市的四十年变迁
西安火車站:見證城市的四十年變遷位於西安市臨潼區的新豐鎮站,是全國編組量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2018年10月15日,正在編組的貨運列車整齊排列。
西安火车站:见证城市的四十年变迁

2018年10月5日,位於西安國際港務區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從這裡啟程前往中亞和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