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许多家长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着做事拖拉,或者不听话的孩子一阵怒吼,而有些家长则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了跟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究竟,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过的孩子,有什么差别呢?小学后答案很明显。

宣宣今年8岁,刚上小学二年级。

她的个子不高,体型瘦小,加上说话声音小,虽然坐在第二排,但经常不被老师关注,偶尔被点名回答问题,她都低着头,说话紧张,一副胆小的模样,被大家嘲笑后,更加惊慌失措了。

久而久之,宣宣的朋友越来越少,很多时候,课间时候她也只是一个人低着头坐在座位上,不知道想些什么。

班主任是个年轻而富有责任心的女老师,她发现问题后,找了个周末时间上门家访。

接待她的是一个神色憔悴的中年妇女,背后还跟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弟弟。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班主任刚讲完宣宣的一些课堂表现,中年妇女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激动起来,对着旁边的女儿一阵怒吼:“看你干的好事!——跟你说过多少遍说话大声点了,你怎么老不长记性啊!”

原来,宣宣的妈妈是个全职妈妈,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所以压力很大,一有不顺心的地方就习惯对着孩子吼。

班主任见状郑重的告诉她妈妈,孩子的胆小怯懦跟长期被吼有很大关系,希望她以后不要再这样对待孩子。

——那些经常被吼的孩子,很多会缺乏自信,性格胆小。

宣宣的例子不是个例,因为经常面对强势可怕的父母,一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被吼叫,导致这些孩子自信严重不足,性格上唯唯诺诺。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每天晚上,我们小区里面都有许多小孩在玩耍。

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印象深刻。

他今天刚上小学一年级,一米二的个子虽然不算高大,但却像个小火药桶,很容易就被引爆。

比如当他在骑单车的时候,如果前面有小朋友来不及回避,他会破口大骂:“没长眼睛吗?滚开!”

我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性格这么暴躁呢?

某一天他玩得比较晚还没回家,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怒气冲冲的走过去,劈头盖脸骂道:“几点了,还不回去,你脑子进水了!快给我滚回家!”

声音之大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

我那时才明白,原来那小孩的暴躁脾气,来自于父亲的习惯性吼叫教育。

——那些经常被吼的孩子,许多都脾气暴躁,有沟通障碍。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吼叫之后,会不自觉的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后凡是遇到问题,也习惯用吼叫来解决。

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孩子没有学会良好的沟通技巧,甚至存在人际沟通障碍。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大学同学张敏毕业后当了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次聚会,她分享了班里的一个故事:

她班里有个男学生,一年级刚来的时候因为性格开朗、成绩良好,颇受大家欢迎。

但从二年级开始,这个男生喜欢在课堂上跟她唱反调。

比如她上课时提到《小红帽》的故事时,问同学们觉得大灰狼可恶吗,其他同学都说可恶,只有那个男生大声应道:“不可恶!”

其他老师也有类似的反应,都发现那个男生叛逆心较强,爱跟别人唱反调、较劲等等。

张敏为此专门打电话给那男生的父母了解情况,才明白,近一年来,那男生的父亲因为生意上的不如意,压力很大,所以动不动就朝孩子吼叫,导致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叛逆。

——那些经常被吼的孩子,不少人会变得叛逆,爱唱反调。

打个比方,当孩子经常被大人这样粗暴对待,等于他们的情绪没有正常的发泄渠道,压抑在内心。久而久之,这些积压的负面情绪会印刻在性格上,让他们变得不服从管理,爱挑刺,唱反调等等。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许多家长都知道吼孩子是不对的,但不知道该怎么来改善这种习惯。

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方法:

首先,学会做心平气和的父母。

父母为什么会吼孩子?起码有一半原因在自己身上。

一方面是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信奉老观念,认为打骂孩子是有效的管教手段。

其实教育专家早已指出,吼孩子这种行为短时间内可以“震慑”孩子,但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而且会造成上面几种严重后果,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是将工作和生活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

孩子的失误过错只是一个导火索,许多家长将每天自己工作和生活压力都趁机倾泻而出。

看似吼叫是为了教育孩子,其实是为了舒缓自己的压力的一种自私行为,很不应该。

所以要学会做心平气和的父母,认识到吼叫对孩子的危害,不要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教育为借口发泄到孩子身上。

经常被吼和从没被家长吼的孩子,有什么差别,上了小学就知道了

其次,忍无可忍时,使用暂停区。

“暂停区”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某个让家长和儿童都能暂时冷静情绪、放松自己的场所。

使用暂停区,是现代育儿中一个有效的方法。

对很多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家长,可以在家里的卧室、客厅某个角落设置一个暂停区(最好有门能隔绝外界)。

当教育孩子时,感觉忍无可忍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不好意思,爸爸(妈妈)要去暂停区一下。然后去那里让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之后再找孩子进行沟通。

反过来,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家长也可以让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你现在可以先去暂停区一下,我们待会再聊。

适当的设置和使用暂停区,能够让亲子沟通变得更加理智和有效。

再者,使用规则而不是脾气来管教孩子。

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建立起一套明确的赏罚规则来约束孩子。当他们做得好时有奖励,当他们做得不好时有惩罚。

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会通过受到赏罚的结果来调节自身行为,胜过父母的唠叨,当然比吼叫理性和有效得多。

今日话题:你有吼过孩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