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養豬場第一道防線的安全與穩固——消毒方案分享

豬場不同地區進行消毒

1、豬場大門口消毒。在豬場的大門口消毒池和各棟豬舍門口的消毒腳盆,可使用1:800氯製劑消毒液溶液,用以消毒來往人員的鞋和進出車輛的車輪,池內的消毒液每週更換2-3次。大門設噴霧消毒裝置,對來往車輛的車身、車底盤進行細緻、徹底的噴灑消毒。豬場大門口應設立洗手池。


如何確保養豬場第一道防線的安全與穩固——消毒方案分享


2、豬舍消毒。每批豬隻調出後要徹底清掃乾淨,用高壓水槍沖洗,然後進行噴霧消毒或燻蒸消毒。據試驗,採用清掃方法,可以使豬舍內的細菌減少21.5%如果清掃後再用清水沖洗,則豬舍內細菌數即可減少54%~60%。



如何確保養豬場第一道防線的安全與穩固——消毒方案分享

3、環境消毒。豬舍周圍環境每2~3周用2%火鹼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場周圍及場內汙水池、排糞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在大門口豬舍人口設消毒池,使用2%火鹼或5%來蘇兒溶液,注意定期更換消毒液。每隔1~2周,用2%~3%火鹼溶液(氫氧化鈉)噴灑消毒道路;用2%~3%火鹼,或3%~5%的甲醛或0.5%的過氧乙酸噴灑消毒場地。被病豬的排洩物和分泌物汙染的地面土壤,可用 5%~10%漂白粉溶液、百毒殺或10%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停放過芽孢所致傳染病(如炭疽、氣腫疽等)病畜屍體的場所,或者是此種病畜倒斃的地方,應嚴格加以消毒,首先用10%~20%漂白粉乳劑或5%~10%優氯淨噴灑地面,然後將表層土壤掘起30釐米左右,撒上幹漂白粉並與土混合,將此表土運出掩埋。在運輸時應用不漏土的車以免沿途漏撒,如無條件將表土運出,則應加大漂白粉的用量(1平方米麵積加漂白粉5千克),將漂白粉與土混合,加水溼潤後原地壓平。

4、車輛消毒。工作人員先打掃車輛,包括車表面和車內部,車輛內部包括車廂內地面、內壁及分隔板,外部包括車身、車輪、輪箍、輪框、擋泥板及底盤。除去車體大部分的汙染物如泥土、稻草等。將可以卸載的,現場不能或不易消毒的物品移出放於場外。打掃完畢後,用高壓水沖洗車輛表面、內部及車底,檢查車輛看是否還有遺留的有機物。確定無殘餘有機物後將車輛駛入大門消毒池內。


如何確保養豬場第一道防線的安全與穩固——消毒方案分享


使用消毒劑對車輛進行噴灑,特別注意工作人員卸載物品可能接觸的地方,注意縫隙、車輪和車底。駕駛室由本場消毒人員噴灑消毒。駕駛員穿上消毒服及靴子並進行消毒後進入車輛駕駛室。消毒劑停留至少15-30分鐘後駛出消毒間。若選用的消毒劑對車身有損傷的則用水沖洗完畢後再駛出。


二、根據豬場不同生產環節進行消毒

每週2次常規帶豬噴霧消毒;流產、返情母豬:使用消毒劑對母豬體表、胎衣接觸的5米範圍內噴霧消毒。配種、採精前後用消毒劑對母豬後驅、陰戶、公豬下腹部、包皮清洗消毒,並洗採精臺、浸泡採精器具。

三、根據不同的目的進行消毒


1、豬舍的預防消毒。在一般情況下,豬舍應每年進行兩次(春秋各一次)預防消毒。在進行豬舍預防消毒的同時,凡是豬停留過的處所都需進行消毒。在採取“全進全出”管理方法的機械化養豬場,應在每次全出後進行消毒。產房的消毒在產仔結束後再進行一次。豬舍的預防消毒,也可用氣體燻蒸消毒,所用藥品是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

方法是按照豬舍面積計算所需用的藥品量。一般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25毫升,水12.5毫升,高錳酸鉀25克。計算好用量以後將水與福爾馬林混合。豬舍的室溫不應低於正常的室溫(8℃~15℃)。將豬舍門窗緊閉。其後將高錳酸鉀倒入,用木棒攪拌,經幾秒鐘即見有淺藍色刺激眼鼻的氣體蒸發出來,此時應迅速離開豬舍,將門關閉。經過12~24小時後方可將門窗打開通風。

2、豬舍的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發生各種傳染病而進行臨時消毒及終末消毒時,用來消毒的消毒劑隨疫病的種類不同而異。一般腸道菌、病毒性疾病,可選用5%漂白粉或1%~2%氫氧化鈉熱溶液。但如發生細菌芽孢引起的傳染病(如炭疽、氣腫疽等)時,則需使用10%~20%漂白粉乳、1%~2%氫氧化鈉熱溶液或其他強力消毒劑。在消毒豬隻的同時,在病豬舍、隔離舍的出入口處應放置設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