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創新型企業上市,「雙創」升級版對A股影響會超預期嗎?

支持創新型企業上市,“雙創”升級版對A股影響會超預期嗎?

新經濟獨角獸


最近一段時期內,A股市場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的上市步伐有所放緩,而此前CDR新規的匆匆出爐,雖然給予了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相對寬鬆的政策空間與准入門檻,但考慮到市場環境的不穩定,部分原本計劃迴歸A股上市的獨角獸企業,也似乎等待著一個更好的時機。

不過,與A股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一段時期內,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的上市節奏卻保持穩定。從小米到美團,港股市場在短時間內先後迎來了兩家巨無霸的獨角獸企業,且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迴歸至港股市場,這也成為了近期迴歸港股市場上市企業的一大特色。

從小米到美團,再到BATJ,這些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實際上代表著新經濟時代下的發展方向。然而,從近年來的情況分析,新經濟獨角獸企業多選擇在港股市場乃至遠赴海外市場上市,卻甚少迴歸至A股市場完成上市的目標。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以往A股市場過於注重盈利能力的審核,而與港股市場、美股市場相比,A股市場的准入門檻更高,排隊等待時間更長;另一方面則在於A股市場的政策監管環境變化因素較大,而政策監管的態度有時候會看著市場環境的臉色,而當企業選擇了A股市場作為迴歸上市的場所,卻遭遇到政策監管乃至市場環境的收緊,恐怕還需要承受較大的時間成本,對於急需要拓寬融資渠道的企業來說,甚至處於等不起的狀態。

實際上,與港股市場、美股市場相比,A股市場新股不敗的現象,往往更容易吸引企業的發行上市,而對於企業來說,也容易在A股市場中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有利於提升企業的整體市值規模。不過,在核準制模式下,除非有IPO綠色通道的優惠條件,否則企業從申請受理,再到初審、發審,而後到拿到核准批文等流程,往往需要耗費很長的審核時間,這對於急需要用錢的新經濟企業來說,也是很難熬過去的。

近日,《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出爐,在資本市場方面還是帶來了不少亮眼的看點。

其中,有一個亮眼的看點是,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的治理結構。與此同時,仍強調了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等。此外,還會在社保費率、信貸政策支持等方面下功夫,以從多方面支持創新型企業的發展,而這系列舉措甚至稱得上“雙創”的升級版。

實際上,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允許科技企業實行“同股不同權”的治理結構。確實,在A股市場成立至今基本上採取同股同權的形式,而對於“同股不同權”的治理結構,在過去的日子裡也似乎無法想象。從某種程度上分析,對於“同股不同權”的引入,或多或少受到了港股市場的啟發,面對新經濟獨角獸企業乃至巨頭企業的先後赴港上市,乃至遠赴海外上市的情景,也從一定程度上倒逼A股市場實施制度性的改革,而“同股不同權”概念的提出,更是近年來罕見的制度性改革。

創新型企業,尤其是以生物醫藥、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興企業,或多或少代表著未來新經濟時代的發展方向。在此期間,對於擁有核心資源、核心優質企業的市場,往往更具有核心競爭力以及核心影響力。或許,在未來的時間內,這也是國際大舞臺比拼的重要對象。

從迎合新經濟時代的發展,支持“雙創”的角度思考,支持創新型企業的上市還是一件頗具戰略意義的事情。但是,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引導創新型企業上市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仍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提防部分渾水摸魚的現象發生。

實際上,站在創新型企業的角度思考,其更傾向於迴歸A股市場上市,以獲得更高的估值與市值溢價,同時也有利於自身核心技術與核心資源的保護。但,若讓部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到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進行掛牌,恐怕它們的意願與熱情會大打折扣,而這類企業可能更傾向於港股市場乃至海外市場進行上市融資。

由此可見,對於創新型的企業,要想回歸A股市場上市融資,仍需要有一定的門檻與標準,這也是維護A股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有效保障。與此同時,既然要讓國內投資者享受到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紅利,就不宜以過高的估值、過高的市值迴歸,而過高的溢價迴歸上市,實際上投資者還是會成為接盤俠,而非企業發展紅利的受益者。

此外,引導創新型企業的上市,難免會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在此期間,從本質上提升投資者的保護效果,大幅提升企業的違法違規成本,無疑頗顯關鍵,這同時也是必要的配套舉措。或許,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獲得有保障的投資安全感以及可預期的投資回報率,而不是簡單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做貢獻。

退一步來說,假如配套工作準備充分,而後讓投資者享受到創新型企業的發展紅利期,那麼這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會是超預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