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教育是國家興旺的根本,也是一個人得以進步的基石。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編看到崔永元先生受邀在華盛頓大學演講的內容,

觸及了中國教育的本質,可謂一針見血

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崔永元談教育

崔永元談及他曾看過一道美國世界史的題目:“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個方面分析。”

一個美國孩子對這道題的回答讓崔永元大為驚訝,因為學生的回答從假設“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推測到“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融入的是自己對歷史的思考。崔永元由此聯想到國內的教育模式,如果說讓中國的學生來回答的話,估計也都是背的知識點。兩種教育模式區別如此之大,一邊是在培養能力,而另一邊是在灌輸“死”知識。

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崔永元談及一道美國題目

中國的傳統教育秉承了一向的亞洲國家現代的普魯士教育體制,這樣的體制類似手工業的學徒制,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無窮豐富多彩的人類思想結晶被硬生生的割裂成了一塊一塊,被稱之為“學科”,孩子有針對性的一門學科一門學科學習,雖然對其吸收陳舊的經驗知識非常高效,卻阻礙了其對世界探索的興趣,對他們獨立思考能力也是有弊無利。現如今的孩子在家長功利的心態下,從小就沉浸在題海當中。而家長們則希望能夠通過所謂的高分來搶得稀缺的教育資源,卻殊不知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即充滿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傳統教育體制下的考試

當然,典型的普魯士教育體制在18、19世紀有著其時代背景下的創新意義,使得那時候的手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讓無數人順利步入了中產階級。但當把這樣的教育體制仍然延用在當今信息時代,顯然已經不再行得通了。如果培養出來的孩子們還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對深入探究缺乏興趣的話,那當其長大成人步入社會的時候終究也會被時代給淘汰。

可以看到,美國的教育制度雖然也能很多普魯士教育體制的影子,但卻以雙保險的方式展開,即SAT的考分只是錄取高等學校考慮的諸多因素之一,況且每年有6次報考的機會;反觀國內的教育制度卻以更加苛刻的方法進行實踐,高考作為錄取高等學府的決定性因素,而且每年只有1次報考機會。

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普魯士王國

的確,現行的基礎教育體制能夠使國民的教育水平整體提高,但卻將打壓國民創造力作為了代價。或許現在的教育體制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國情的考量,但終究希望它是一片成才的沃土。就好比在一個植物園裡,長著諸多種目的植物,不希望現有的環境下,那些本該能夠長成參天大樹的苗子,最終也都被培育成了整整齊齊的觀賞樹,那就著實可悲了。

崔永元:教育應該給孩子能力,而非灌輸知識

未來的教育

未來的教育應該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平臺,保持孩子們的生機勃勃和豐富多彩,正如崔永元所說的,“別再讓孩子聰明伶俐地進去呆若木雞地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