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活在这么浮躁的一个社会,压力大,谁都不可能做到心静如水,不起波澜。

我们的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极限,一点点不顺的小事,都会使得情绪激动,怒火会像积聚已久的火山,喷射而出。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而当人的情绪由于受到环境或者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变坏的时候,人的潜意识基于保护自我的出发点,会选择将坏情绪发泄出去。那么发泄给谁呢?

根据现实情况,人的自我意识到,最明智的选择的是,发泄给对自己没有危险的人,所以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最安全。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这种消极因素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会不知不觉的加入到“踢猫”的队伍当中……被别人“踢”和去“踢”别人。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先讲个故事:

老板骂了员工小王,小王很生气,回家就跟妻子吵了一架。

妻子觉得窝火,正好儿子回家晚了,“啪”就给了儿子一耳光;

儿子捂着脸,看见自家的猫就给它狠狠一脚;

那猫就冲到了外面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辆车,司机为了避让猫,撞伤了旁边的一个小孩。

而被撞的孩子是老板唯一的儿子。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于是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

什么是“踢猫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描绘的一种典型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

受到上司或者强者情绪攻击的人又会去寻找自己的出气筒。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看完故事后,在里面有没有发现你自己的影子?生活中,是不是我们也会偶尔做这样的事情呢?

你们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是老板?是小王?是妻子?是孩子?还是那只小猫咪?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如今大家生活节奏变快,都市生活中人们所承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我们的坏情绪不断积累又积累,直至某一天你的不满你的愤怒如火山迸发般喷涌而出,祸及周围人。

从而引发一系列踢猫效应的惨案。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一般来说,生活中的我们在受到强于自己的(包括权利、气场等)人类的攻击时,我们更倾向于向比自己弱的或者在感受到自己绝对安全的环境中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愤怒。

可是啊,当发泄之后呢?这种盲目地,甚至于无理地发泄情绪终将会引发我们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

当一个人沉溺于负面或不快乐的事情时,就会同时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

当他把怒气转移给别人时,就是把焦点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请记住,没有人愿意当你负能量的垃圾桶,在你源源不断地向对方输送你的不满和抱怨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终有一天你要承担失去的痛苦。

所以,当快乐的我们长大,当我们面对不再蔚蓝的天空时,终将渐渐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处处充斥的压抑和郁闷,而这些情绪的产生都可能是自己的,也是其他人的。

踢猫效应提示我们,当偶然发生不好的事情,自己情绪变坏了,一定要学会控制,不要将这些不良情绪再发泄到其他人身上,推泼助澜,使坏情绪扩散,并传递下去。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延时决策

谁在你脚边做了那只被“踢”的猫?往往不过脑字的话是最害人的!

遇到问题,我们大脑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一个自动化的情绪反应。

这个闪念,往往都会比较冲动,也最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

所以,在我们的情绪处于这种状态时,请让这个念头在头脑里延时一段时间再做决定,只要我们稍微让自己冷静一下,不要在自己情绪最激动时做出决定,你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切记处理事情之前,要先处理心情。

生而为人,谁还没个当猫的时候…

愤怒止于智者,幸福源于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