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牛过蓢位于东莞茶山镇。据史料记载,牛过蓢村建于南宋时期,村民历代均是一个姓氏——麦,所以也有人称这个地方叫“麦屋”。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名字起源

牛过蓢的“蓢”字,跟“朗”同一个读音,字典中解释“蓢”字为地名中的辅助用字,并没有实际意义,且较为生僻。据村民讲,这个字代表牛的肚子,牛过蓢村,意思也就是牛肚子的那个部分。

相传牛过蓢在南宋建村后的不久,邻村来了两位风水大师,是师傅带着徒弟。师傅在查看了邻村的风水后,掐指一算,脱口而出:此乃风水宝地,你看这里大牛骑细牛,屡代出封侯啊。而徒弟却跟师傅唱起了反调:师傅,你看错了,那牛已经过蓢了,此地是大象骑细象,世代出和尚啊。徒弟指的牛已经过蓢的地方,大致位置就是今天的牛过蓢古村,其邻村是牛头,牛过蓢村是牛肚,处在牛过蓢村后的另一个小村,自然就是牛尾了。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老建筑 历史记忆

麦氏宗祠是由麦氏八世祖云涛、云霖兄弟组织族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建造的,是村落中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的宗祠。后经多次修葺,1997再修,建筑面积300.58平方,是我国岭南典型的三间两廊合院式布局,为三进三开间,面阔10.7米,进深26.5米。建筑为砖木石混合结构,主体材料为青砖砌筑墙体,建筑内主要构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舟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其中主要支柱和门框、墙角均由红砂岩雕琢而成。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仪一麦公祠位于牛过蓢古村落21号右侧,建于清光绪年间。座东向西,三开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面宽8.1米,进深17米。其结构和材料等都和麦氏宗祠一样。

麦日桃故居位于牛过蓢古村落21号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重修。座东向西,由书屋、住宅、碓房、两侧门楼、中间过道组成。占地面积约203平方米。其中书屋、正堂总面宽16.3米,进深15.2米;碓房面宽6.6米,进深5米。其结构和材料等都和麦氏宗祠一样。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接龙门更楼位于牛过蓢古村东角,建于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该更楼具有防卫之功能。正面红砂岩匾额阳刻“接龙门”,窗口上方书“文星显”,内供土地公公、婆婆。更楼内有阁楼,木质楼梯通往楼上。西侧墙体有一门,通往围内。

西更楼位于牛过蓢古村之西,建于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该更楼具有防卫之功能。更楼座南向北。正面红砂岩匾额阳刻“文明挹秀”,内供土地公公、婆婆。更楼内有阁楼,木质楼梯通往楼上。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八百年古树 根植古村

村里现存有33棵古树,分别为高山榕、小叶榕、朴树、橄榄、乌桕、南岭酸枣等,最“年轻”109岁,年龄最大的则接近800岁,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树4棵,国家二级保护古树3棵,国家三级保护古树26棵。数百米的古树群和翠竹相互掩映,并呈半圆形之势环抱古村,蔚为壮观,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世外桃源”中。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松糕飘香

“茶山松糕,寮步笠帽”,东莞民谣唱出茶山美食—松糕。制作松糕时,村民会在林间树下,用青砖搭起炉灶,在大锅里架起蒸架。传统松糕制作的工序繁复,首先得用井水将糯米浸泡三个日夜,在糯米干透前将其舂成粉,重复过筛至细腻,然后以花生、草果、砂糖等制作成馅,最后在蒸好的松糕正中印上一个红色梅花点,白中带红,取其好意头,以示吉利。

在风俗里,每逢生日、满月、嫁女等喜庆日子,都会送松糕给亲友以表示庆贺。因为松糕与承高(指快高长大、事事顺利、越来越好的意思)接近谐音,以取其好兆头。同时,牛过蓢古村落每年也将举办松糕风味节,以传承传统风味。

「一村一史」·牛过蓢村——隐身于现代都市中的“世外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