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前言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伴随而来的是生活习惯的日益改变。

越来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正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久坐、高强度工作、紧张焦虑、高油盐脂饮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后果就是肥胖。全球有超过5亿肥胖人群,而肥胖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中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癌症。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肥胖。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的平方(m),当BMI>28kg/m2就可以诊断肥胖了。

可能很多人会把肥胖与基因和遗传联系起来,但是研究证明基因和遗传对是否发生肥胖并不起决定作用。肥胖的发生还是与环境因素如饮食、食物构成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如果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体内脂肪就会堆积。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肥胖与肠道菌群有什么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能量调节和脂肪储存。也就是说,人体的肠道菌群为肥胖的发生“添砖加瓦”。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菌群差异导致了它们的代谢物在血清中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造成了肥胖的发生。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多形拟杆菌的丰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数量)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且与血清谷氨酸浓度成反比。

菌群失调是肥胖人群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由上述可知,肠道菌群的平衡和健康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治疗和预防肥胖的新契机。

现代研究发现,苹果、橙子、葡萄及葡萄籽富含的花青素和多酚等有益物质,茶叶中的茶多酚,竹笋中的纤维和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等均对肠道菌群具有有益影响,可以干预肥胖的发生。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等也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重塑肠道菌群使失调的肠道菌群恢复。同时,情绪也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抑郁可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因此,保持心情的舒畅,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合理,适当运动,可以使您的肠道菌群保持健康状态,从而预防和治疗肥胖等多种代谢疾病。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撰稿:王安璐 徐浩

美编:张杰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颤”、“心梗”、“心动过缓”、“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眩晕”、“心悸”、“亚健康”、“穴位”、“检查”、“用药”、“中药”、“预防”、“饮食”、“养生”、“运动”、“住院”、“就诊”、“挂号”等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请在徐浩大夫网站(https://drxuhao.haodf.com)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关注“徐浩大夫”今日头条,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专 家 简 介

肠道菌群小科普之四:肠道菌群与肥胖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病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
  •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

(注:特需门诊可通过好大夫在线网站-徐浩大夫申请预约加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