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羣高質量發展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翻開我國版圖,沿長江經濟帶是一條重要軸線。目前,中國經濟的“沿江發展”正由長三角地區向整個長江流域推進,而長江中游城市群正身處這條主軸之中。

中游暢則長江暢,中部活則全國活。

中游、中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決定了贛鄂湘皖四省會城市的重要地位。以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為主體的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共飲一江水,合作一體化。

從《武漢共識》到《長沙宣言》,再從《合肥綱要》到《南昌行動》,到朋友圈擴展為八大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下好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點燃科技創新引擎,不斷將共享互通向縱深推進,緊緊切合高質量發展時代要求。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湘贛鄂皖共鑄第四極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中10餘次提到科技、50餘次強調創新。

科技創新,正是長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的重要關鍵詞。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自2013年2月23日四城舉行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首屆會商會以來,四城建立了輪值主席會議召集制度,每年召開一次市際科技聯席會議,由四省會城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分管副秘書長率團參加,共同推進四省會城市科技實質性合作。

一年一會商,一年一攜手。近年來,武漢、長沙、合肥、南昌等中心城市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圍繞著創新驅動,迎著世界科技新變革潮流,協作模式和機制不斷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武漢以智能製造、生命健康、信息技術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型重點。其中,東湖高新區建立以創業服務業為特色,帶動武漢、輻射全國的科技服務業產業體系,助力“光谷”走向世界。

長沙主打產業園區發展,形成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9個省級園區。其中,長沙高新區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重點實施科技服務機構聚集工程、科技服務平臺提升工程、科技服務業態建設工程、科技服務業生態系統形成工程。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合肥科技服務業發展較快,科技服務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大型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孵化器公共服務平臺、微電子芯片測試平臺等多科技服務平臺搭建日趨完善。其中,合肥高新區圍繞科技服務,為區域產業集群提供集成化科技服務,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水平。

南昌主要佈局電子信息、航空製造、生物醫藥等產業,打造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其中,南昌高新區形成以“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科技金融”為總體框架,以“技術研發—工業設計—技術轉移—產學研—專業配套—科技金融”為服務鏈條的科技服務產業體系。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抱團發展,打造科技共享協作新模式


合心、合拍、合力;同向、同步、同行。短短几年時間,市場、公共服務、交通等多個重要領域合作“一體化”已成為四市發展的新常態。

據悉,目前,長沙、南昌、合肥三個兄弟城市在武漢投資註冊企業累計3300多家,武漢在三個兄弟城市投資註冊企業4493家。2017年,長沙、合肥、南昌三市企業在武漢投資近100億元;武漢企業在三個城市投資達到120億元。

科技創新撬動長江中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

2018年9月27日,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第六屆會商會在長沙召開。四城聚首長沙,以科技服務業為抓手,再次開啟新一輪謀篇佈局的合作。

會上宣佈,四座城市將共同搭建政府主導線上線下“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形成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科技服務業合作生態,工作平臺常態化,合作機制市場化;四座城市將舉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展及對接會,一起服務長江中游城市群優勢產業鏈。

新時代書寫“新”文章,長江中游城市群此舉的發展舉措,對於推動中國經濟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以創新為方向系統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共擔共享為機制基礎,必能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正如著名經濟學家、湖南省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主任吳金明所說,如何在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新發展理念下,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不是空地上的新建設,而是在既有的經濟結構中進行再調整,並且這種調整要以經濟產出能級作為依據,在生態保護下完成。其中,堅持經濟能級提升與創新型新產業集群聚集便是重中之重,而這些轉變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李亦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