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促自首公告發布兩個月,越來越多外逃人員主動投案

敦促自首公告發布兩個月,越來越多外逃人員主動投案

10月18日,據“廉潔上海”微信公眾號消息,經過上海市、浦東新區兩級追逃辦的不懈努力,職務犯罪嫌疑人張永福到浦東新區監察委員會主動投案。截至目前,《關於敦促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發佈後,上海市主動投案的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已有3名。

兩個月前的8月23日,一則《關於敦促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同時出現在國家監委、最高法、最高檢等五部門官網的顯要位置,這是自國家監委成立以來,五部門首次聯合發佈“敦促投案公告”。

“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前……”《公告》向外逃人員發出最後通牒,再次昭示了黨中央“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堅定態度和決心。如今時間已過半,不斷增加的投案人數表明,在震懾和政策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外逃人員正丟掉幻想、迷途知返。

投案自首的“連鎖反應”

2018年8月23日下午2點57分,加拿大航空的AC11次航班抵達上海浦東機場,職務犯罪嫌疑人吳青結束了五年的外逃生涯,回國投案自首。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關於敦促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公佈,吳青作為首名投案自首的人員,以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為《公告》寫下注腳。

還是同一天的上海,外逃24年之久的貪汙犯罪嫌疑人倪小滬也回國投案,其成為上海追回的出逃時間最長的外逃人員。

一天之內兩名外逃人員相繼投案,如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形成投案自首的“連鎖反應”——

僅隔一天,山東傳來捷報,外逃長達18年的職務犯罪嫌疑人牛琳回國投案。

5天后,廣東涉嫌行賄罪的深圳市豐冠建設有限公司監事吳添才回國投案。

包括吳添才在內,《公告》發佈以來,廣東已有5名外逃人員回國投案。其中,不乏一些負隅頑抗的“硬骨頭”,重重壓力之下,《公告》瓦解了他們僥倖心理的最後一道防線。10月8日,外逃17年的周國權選擇回國投案,此前的9月20日,外逃波蘭22年之久的衛君仁也向東莞市紀委監委投案。

而對那些不收斂不收手、仍對國外“避風港”抱有不切實際幻想的人來說,《公告》釋放出強烈震懾信號,使外逃者成為惶惶不可終日的“驚弓之鳥”,促使他們儘早投案。

以新近回國投案的張永福為例,距其2017年6月出逃僅僅過了一年左右。再比如,今年5月,因涉嫌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罪,濟南大辛莊村原黨總支書記王偉新外逃至加拿大。短短5個月後的10月5日,他選擇主動回國投案。

震懾與政策感召並行

《公告》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給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以改過自新、爭取寬大處理的機會。

例如,《公告》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自動投案者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事實證明,這對於那些認錯悔過的外逃人員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在吳青回國投案的通報中,就有“主動回國投案並積極退贓”的表述。

“吳添才多次表達過投案意願,但遲遲不肯回國,我們分析他對追逃刑事政策存在觀望和不信任。”專案組負責人介紹,“《公告》的發佈,給勸返工作添上了重重的砝碼。我們第一時間將《公告》轉達吳添才,敦促他抓住時機,儘快投案。”

用好《公告》這把“寶劍”,做好基礎工作很重要。9月18日,外逃7年的吳某向北京市東城區監察委員會投案自首,這就是在前期做了大量勸返工作的情況下綜合施策的成果。

“我們為每個在逃人員量身定製追逃方案。”專案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重新梳理案卷材料,爭取家屬的信任、理解和配合,通過律師傳達相關政策等工作基礎上,結合《公告》的發佈,辦案人員深入細緻地做吳某思想工作,吳某深受觸動,主動聯繫專案組並撰寫了回國自首承諾書。

在闡明寬嚴相濟政策的同時,通過密織天羅地網、持續擠壓外逃人員的生存空間,一些冥頑不化、討價還價者在法律的震懾下回國投案。

廣東外逃人員何權昌涉嫌受賄外逃加拿大後杳無音信,拒不回覆專案組傳遞的任何信息。專案組查封、凍結涉案財產,提請辦理國際刑警紅色通報、開展相關司法協助,施壓力度不斷加碼。資金斷絕、處境窘迫之下,何權昌向中山市紀委監委投案。

追逃追贓持續加碼

這已不是中央追逃辦第一次以公告的形式向外逃人員“喊話”。

今年6月6日,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發佈了《關於部分外逃人員有關線索的公告》。

而《關於敦促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投案自首的公告》的發佈,是國家監委成立後的又一次發聲,將和前者形成合力,持續向外界傳遞黨中央將追逃追贓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對外逃人員形成強大震懾。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管腐敗分子逃到哪裡,都要緝拿歸案、繩之以法”。進入新時代,追逃追贓工作正踩著不變的節奏,重整行裝、再立新功。

今年4月24日,“天網2018”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堅持追逃防逃一起抓、追逃追贓一起抓……天羅地網織得越來越密。

就在《公告》發佈後的9月初,中國與加勒比地區國家反腐敗執法合作會議提出,雙方將在遵循本國法律和雙多邊條約基礎上,繼續尋求反腐敗合作機會。中國的反腐敗國際合作“朋友圈”日益擴大,在為追逃追贓工作不斷凝聚共識、增添合力的同時,將使外逃人員的生存空間更加逼仄。近期,已有數名涉嫌職務犯罪的外逃“紅通”人員在境外落網,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與此同時,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斷釋放制度優勢,由監委承擔追逃追贓主辦責任,各地組建專門負責反腐敗追逃追贓的工作部門,明確職能部門和責任人員,為追逃追贓工作配備了精幹力量。

“我們敦促職務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員認清形勢、抓住機會,儘快投案自首,爭取從寬處理。”中央追逃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仍執迷不悟、一錯再錯,在《公告》期限內拒不投案自首且隨後被引渡或遣返的,將依法從嚴懲處。

距離《公告》的最後期限還有2個多月,給外逃人員留下的時間不多了。(記者 王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