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歲的他,劈柴、做飯、種菜樣樣都行

株洲網訊(記者 王露 圖/張詩慧)經歷一個多世紀的時光,皺紋早已爬滿了102歲老人汪志和的臉龐。

歲月易老,人心青春。他劈柴、做飯、種菜、作息規律,把自己和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只因“閒不下來。”

初見

10月11日,我們驅車前往茅太新村,新修的柏油馬路邊上開著五顏六色的花,金黃色的稻田充滿了豐收的氣息。往裡走了一段,車子進不去了,我們下車步行,不一會兒便看到了背山靠水的一棟紅白相間平房,房前的坪乾淨整潔,物品擺放規律,門前晾曬著一雙布鞋。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帶領我們去的村幹部在門外喊“汪嗲嗲”,屋裡傳來了一聲響亮的應答聲,汪志和老人從屋裡走了出來。20多度的天裡,老人穿著襯衣套毛衣,外面還加了件夾克外套,褲子熨帖,鞋面乾淨。一見我們到了,趕緊張羅著要給我們泡茶搬凳子坐,步履矯健,言語間有著濃濃的熱情。

他的故事

開過日雜店、廢品站,做過日本人苦力

老人坐在凳子上開始給我們講自己的故事。

1917年3月,汪志和在太平四村(現茅太新村)出生,家裡共有八兄弟,他排行老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多歲時,他便搭個板凳在灶臺前洗菜做飯。不久後,他到長沙開始做生意,開雜貨店、廢品站,溫飽基本不愁。1931年,抗日戰爭開始,汪志和被日軍抓做苦力,數次被日軍刺刀抵住脖子和心臟,“飯裡放點鹽再揉成團,就是一天的口糧了。吃完就要繼續幹活,不幹就要捱打。”回憶起那段日子,汪志和仍然有些心有餘悸。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102歲老人汪志和

後來,汪志和被日軍放了出來,他結婚生子,有了美滿的家庭。改革開放後,他回到了太平四村,以種田、賣菜為生。

平時愛“沒事找點事做”,閒不下來

汪志和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八個孫子女,有些孫子女也已成家有了孩子,逢年過年,四代同堂,二十幾號人聚在一起吃飯,汪志和扮演著主廚的角色, “他們都愛吃我做的飯”,汪志和笑著說。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汪嗲嗲正在做辣椒炒肉

妻子前兩年過完90歲生日後過世了,汪志和少了個說話的伴,也沒有其他的愛好,整天圍繞著家裡的事打轉:菜地裡種上了白菜 、包菜、蘿蔔、蔥、大蒜,太陽大了要澆澆水鬆鬆土;家裡養了兩隻雞,有時候亂跑把家裡搞得一團亂,汪志和每天都要掃一遍地;天氣涼了,他開始劈柴準備過冬;橘子樹和酸棗樹上的果壓彎了枝頭,他盤算著要留給年輕人吃……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精心打理的菜園

茅太新村村幹部說,每隔一段時間他們提著慰問品去看望老人時,老人都是在不停忙活著,喜歡“找事做,閒不下來。”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汪嗲嗲劈柴準備過冬烤火

晚睡早起,一日三餐頓頓不落

家庭和睦、村裡關懷,區裡每個月還會發500塊錢的養老補貼,汪志和自覺日子幸福,但唯一的煩惱就是晚上睡不著。於是看電視看到十一二點成了生活常態,“有時候能看到三四點。”

102岁的他,劈柴、做饭、种菜样样都行

疊得整整齊齊的被褥

但不管何時入睡,早上6點,汪志和總是準時起床洗漱吃早餐。早飯一般是麥片衝蛋、甜酒衝蛋、八寶粥,以前老人還愛吃方便麵,因為女兒覺得不健康才作罷。中午十二點和晚上六點,則是汪志和的午飯和晚飯時間,食材以時令蔬菜為主,有時候吃點肉,每餐能吃小半碗飯,一日三餐,都是自己準備。

平日裡,汪老還愛吃點零食,怪味蠶豆、西瓜、葡萄是他的最愛,煙、檳榔也會常吃。我問汪老:“這是不是就是您長壽秘籍?” 他說:“我沒有什麼長壽秘籍,我們家裡人個個都長壽著呢。”說完露出了孩子般得意的笑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