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磨一剑!晋商大佬李安平凭这两招打造中国医药界传奇

25年磨一剑!晋商大佬李安平凭这两招打造中国医药界传奇

振东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 李安平

振东成功的标志不单单是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快速增长,而是它已经拥有了带有振东烙印,可以让他人和业界分享的商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

2018年,振东成立25周年。

成立25周年,振东做了什么?用1/3的时间探索,谋求转型;用1/3的时间转型,嬗变超越;再用1/3的时间甩开对手,一骑绝尘。

从1993年向50多位亲戚朋友借钱在老家建起了一家加油站开始,李安平凭借超强的商业嗅觉、战略眼光和足够耐心,一路筚路蓝缕,到如今打造出一家涵盖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家护用品、文化产业等大健康领域聚焦发展,拥有32家子公司的健康产业集团;从收购单一产品起步,到如今拥有与欧美、澳洲等地的多个国家合作建立国际科研中心,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如果非要用数字来为振东快速崛起做个注解的话,6000元到50亿元,乃至未来五年的百亿振东,这种跨越足以证明振东是当之无愧的医药界传奇,而这段由李安平自导自演几乎无可超越的创业故事,激励着更多人。

一位业界人士在解读“振东现象”时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卓尔不群的企业家、独特企业文化凝练而成的强大竞争力、恰到好处的转型聚焦。这同时也是这个低调而又有着超凡生命力的企业最大特点。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李安平对医药行业超强的领悟力,对企业运作和成长规律的思考判断力,让他把一个企业领袖所必备的天赋、素质和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生俱来的,从振东创业之初就提出的“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观,保障了员工的高度忠诚和企业凝聚力;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经历成就了振东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战略定力。三者融为一体,最终成就了振东集团。

抽丝剥茧,振东从来不是天生的强大,一点一点又波澜壮阔的成长赋予了振东更多的行业含义。振东制胜的武器当然不只是某个切面,在振东的五个五年计划中,几乎都是在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基于对整个行业的前瞻性判断和掌握之后,迅速而有序地进行了服务、转型、跨越、升级、优化五个不同阶段的战略嬗变,以超强的执行力高效占领市场,一次次为下一场角斗赢得生存机会和保命本钱,以一系列在业界堪称典范的战略并购和整合迅速完成大健康战略的聚焦布局,而骨子里的强悍基因使得振东一再打破行业常规,突破增长,实现展翅高飞。

很显然,振东成功的标志不单单是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快速增长,而是它已经拥有了带有振东烙印,可以让他人分享的商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

>>>企业家李安平

理想企业家是什么样子?很难有一个清晰准确标准的答案,企业家的产生在全世界都是小概率的事件。即便是大师彼得﹒德鲁克,也只能在他的作品《最后的完美世界》中隐晦地表达对完美企业家的期望。

今日之中国,亿万富豪大有人在,但真正能配得上德才兼备堪称企业家的却为数不多,李安平无疑是其中一个。作为较早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晋商,在他的带领之下,用25年时间缔造了一个强大的振东健康产业王国,振东成为山西省最早进入全国500强的非资源型民营企业,旗下振东制药是山西省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01

战略制胜

起步于加油站的振东健康产业集团,2001年在市场的变化下开始二次创业,接手了濒临倒闭的山西金晶药业有限公司。对振东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许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李安平却坚信医药行业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他看准金晶药业拥有国家中药独家保护品种和专利产品——“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这个机会,把握住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契机。2002年,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新建的厂房成功生产,并顺利通过国家GMP认证。之后,振东相继完成了一系列并购和组建行动,打造出振东医药有限公司和振东医药物流公司,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药品生产企业,成功完成了从石油经销向医药健康产业的转型。2011年1月7日,振东制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山西省首家登陆创业板的上市企业。

奋进中的振东并没有满足于此,先后成立五和健康食品和家庭健康护理用品有限公司,使得企业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专业生产的扩张。

五个五年计划,二十五年的呕心沥血,李安平把战略力运用得炉火纯青,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转型、跨越、升级、优化,每一步都走得无限精彩和丰富,而振东健康产业集团顺势成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中国中药百强企业、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国际联合研究示范企业。目前的振东健康集团辖有长治振东、大同泰盛、晋中安特、屯留开元、北京康远五个药品生产基地,长治、平顺两家中药材加工企业,以及五和健康、家护用品等9家制造企业,在全国400多个城市建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的营销网络,有完善的学术支持、售后服务与信息反馈渠道,已形成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家护用品、文化产业等大健康领域聚焦发展路径,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未来振东,前景光明。在振东的“六五”计划中,把准科技创新的主线、轻装上阵、分层分级做深研透、精益求精、下好全面优化提升这盘棋、聚智深研阔宽国际视野,这些战略蓝图已经纳入李安平的决策视野,并且已有条不紊地开始战略实施。

毫无疑问,振东这种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医药行业绝无仅有,战略是振东最强的支撑力,也是振东25年快步发展的底气。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对振东五个五年规划战略定力的由衷赞叹,也说明振东已成为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从企业转型的陷阱中胜利突围的典范。

02

管理至简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意识普遍缺乏,真正懂管理,并能成功运用到企业实践中的企业家并不多,要么崇洋媚外,要么教条主义十足,而李安平是医药行业为数不多的精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

在李安平看来,管理既不高深也不玄乎,通过某种制度让员工自觉自省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就是好的管理。事实上,振东是信奉并较早推行实践管理的企业。早在1997年,李安平就率先提出了程序化管理的理念,启动工作程序管理工程,信守“干中错、错中学、学中干”的工作理念,并不断优化提升。20年过去了,在振东集团办公区域,随处可见的各部门行为理念和管理三字经等标语,足以证明李氏管理风格的深入人心。

在振东的管理理念精髓中,常为外人道的是李安平亲手构建起的“阳光为天、诚信为地、亲和为人、简单为路、责任为站”的核心特色文化,以及以此为基础开发出的“个人工作程序化”、“岗位管理流程化”两大管理法宝,创新出“导师制、轮训轮讲”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商学院制,把企业当做一所“经营管理学院”来治理,让员工和企业共发展的经典管理模式。

李安平倡导和实践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实则难以模仿和超越,至简管理构成了振东集团保障战斗力无往不胜的重要基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振东集团在管理上的实践,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典范并成了北大清华商业院的精彩教案,而李安平理所当然成为北大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李安平还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共同建医药管理学院,并出任医药管理学院院长,与山西财经大学合作成立管理研究院,振东管理大学堂砥砺前行。这一切足以说明李安平创造的振东管理模式的成功和巨大的普世意义。

>>>文化传道者李安平

企业文化是一种习惯,它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李安平在《振东集团二十五周年双庆大会讲话》中指出:创业难,守业更难,欲做百年振东,文化必先行。在他看来,文化兴企业兴,文化强企业强,振东的崛起从本质上是振东文化和振东精神的形成和觉醒。没有振东的文化自信,没有振东的繁荣,也就谈不上振东的现在和未来。

如果说加强文化武装,让振东精神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李安平构建振东文化体系的出发点,那么,让所有振东人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团结凝聚力量、真诚赢得客户、朴实取得信赖、敬业获取成功、奉献得到收获、执着追求卓越、勤学得以提升、责任产生敬仰、坚强获得发展”精神,则是振东文化崛起的落脚点,文化自信激发强大的创新动力,让振东人在企业前进发展的道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振东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华为的“狼性”文化,是以任正非为核心的华为人智慧之花,而“名以清修、利以义制、绩以勤勉、汇通天下”则是以李安平为代表的新时代晋商人的社会价值取向。

李安平是一位有骨气的企业家,面对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受导弹袭击,他在省城太原的大街上组织了爱国游行,体现的是他的家国情怀;振东办公大厅里那面铺满了整个东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振东集团无论公私车辆都自觉摆插国旗、贴爱国标语,激发的是振东员工的爱国情操;瞬间激情的涌动,凝聚的是以李安平为代表的所有振东人的精神价值取向。

同时,振东文化又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在李安平的指导下长袖善舞,全面开花。学习文化:轮讲轮训,2+2模式,三三制,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管理文化:月会牵引,四大论坛;微信文化:早计划、晚总结,工作为主,博采众家;营销文化:举案例,教方法,实用易学;公益文化:“中华仁爱”基金是基础,爱老敬老,扶助弱小。一路走来,文化振东方法写意,手法写实。

走进振东的办公大楼,一个个工作间传出的键盘敲击声此起彼落,传达指令精准简练,讨论发言言简意赅。坐在振东的员工餐厅里,好几百人秩序井然、悄无声息,举手投足,干练利索,员工自觉地在餐后随手把中间转盘上一片掉落的菜叶捡起放入收纳桶里,不经意的动作热辣了笔者的双眼,感动了笔者的心。在振东,文化的痕迹无处不在,文化上墙、文化进厂、走廊文化、电梯文化、食堂文化,等等,场所全、方法活。毫无疑问,振东特色企业文化烙印深深,以文化人、塑型铸魂,在太行山南麓立起了一座傲视三晋的文明丰碑。

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企业精神、企业价值,激发发展动力,为振东人提供精神指引,形成以“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理念为核心,以“阳光、简单、亲和、诚信、责任”为主线的企业文化体系,是振东文化的使命。

毋庸置疑,李安平是振东文化的“魂”,而这种“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融入振东企业的血液和骨髓,正是振东文化永葆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障。

>>>公益慈善家李安平

在李安平心目中,他的公益慈善事业开始于创业初期修建一条家乡连接二级路的公路。如今提及,他依旧感慨万千:“那条路方便了父老乡亲,我很开心!”

二十多年时光荏苒,李安平的慈善事业一直在延续,在他的倡导和坚持下,“没有爱心的人不得重用,没有爱心的人不要来振东”已经成为振东集团一条不成文的制度,同时也成为振东的企业精神。

这些年,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念头始终挂在李安平的心上。

从创业开始,振东就先后为家乡投资修建柏油马路,对大小街巷进行硬化、绿化、美化;解决东和村电网改造,完成了自来水安装工程,使全村1200余户4000余人受益;还投资兴建振东中学、振东小学、老年活动中心、乡卫生院……在振东“一针一线”的“添置”下,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

汶川地震后,李安平第一时间和同事们赶往灾区,并和大家用两天时间从废墟下救出8名伤残者,其中5人获得新生。随后,李安平包机为汶川灾区捐赠捐赠成本价值1000多万元的急需药品,同时员工自愿献血30万毫升、捐款120多万元。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振东组织车队奔赴灾区送去价值508万元的一线救急药品并捐款90余万元。四川芦山地震后,振东筹款200多万元,捐赠药品、物资成本价值525万元。

从为家乡修路到奔走国难,这是李安平和振东共同的成长。

在振东,员工进入企业后,公司都会组织到当地贫困家庭献爱心。公司要求中层以上的干部与孤儿结对子,遍布全国的业务员和在校的贫困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

李安平把慈善事业写进了企业的制度之中,把慈善作为一种习惯,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立“中华仁爱天使基金”,为家境贫寒而又疾病缠身的人提供医疗救助;设立“敬老日”“扶贫济困日”“冬助日”和“敬孝金”,资助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和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并使其成为规范化、常规化的慈善活动……

李安平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晋商精神,“好人好药、好药好人”也早已成为振东集团响亮的品牌及口碑。

记者印象

双面李安平

见到李安平之前,只知道他是一个靠开加油站白手起家,一路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打下振东健康产业集团大片江山的传奇企业家;是无私资助东和村乡民修路,扶助18000贫困大学生求学,专门设立扶贫办公室、法定敬老日、敬孝金、冬助日的中华慈善楷模;是一个千里走单骑,第一个奔赴汶川灾区,捐赠大量急救药品,心中有大爱的山西汉子。

事实上,李安平的角色还远不止这些,最受欢迎的企业培训师、演说家,山西中医大医管学院院长、北大客座教授,开着博客微信、吟着诗歌散文、写得一手好书法,著书立说的学者文人……每一个身份配上李安平出身农村、初中辍学、家境贫寒等注解,都是一个个精彩而动人的传说。

这似乎不是今天关注的焦点,因为关于振东和李安平的故事早已长篇累牍,笔者无意无关痛痒地添加一笔,而真正坐到李安平对面,他对振东战略、振东文化、振东理想和使命,以及对振东公益之理解,其理论之成熟、见解之独到、剖析之深刻让人震撼和感动。笔者发现,没有哪位商人能像他那样充满爱国热情,国旗工服、与国同庆、红歌比赛,以及与民同富、与家同兴、与国同强的价值观,每一个细节都会让你热泪盈眶,没有哪位企业家像他那样深谙中国民企命运和企业长青之道,这位看似普通的邻家大叔,却是当之无愧的普世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比如他倡导的“阳光、简单、亲和、诚信、责任”振东文化,他首创的商学院导师制、轮训轮讲、主题论坛、工作日志等振东企业成长和学习体系;他构建的四二四营销功法、阳光费用、管理三字经等振东管理模式,这些带有明显振东特质的理念和方法,让振东一切变得那么完美和生动。

客观地说,振东制药在中国医药企业领域,论规模和产值,并不是最耀眼的一个,但振东25年的崛起却是中国医药界一个不可复制的现象,这种现象级的增长背后,蕴藏着李安平的大智慧和卓越远见。

在振东、在中国医药界,李安平如同任正非、柳传志等大牌企业家一样,像个传道士,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企业理想,并把振东文化演化成一种基因培植入数千振东人血脉中,在商场中无往不胜。

但同样,铁血李安平也有着柔软的一面,作为企业家,他需要克制自己,但作为性情男儿,他只需三杯老酒下肚,京剧、红歌就脱口而出,纯真本性涌现,公私分明、爱憎分明、黑白分明!只要你与他面对面,他就像太阳一样照着你,让你浑身活力四射,从头到脚都充满热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